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人书信拍卖及其他

(2013-06-06 14:36:02)
标签:

正道

难事

眼力

画廊

文化

分类: 艺术评论

  名人书信拍卖及其他

                    李西岐

 

    寂寞许久的文坛,最近因为保利公司钱锺书杨绛夫妇的私信“被拍卖”,一时成了舆论焦点。杨绛先生几次呼吁取消拍卖,却被保利公司拒绝。在公众和媒体持续不断地强烈反对下,原定于6月3日的“古籍文献名家翰墨专场”中涉及的钱杨私信终于被撤下。长期以来的拍卖造假黑幕随即大白于天下。

    应该指出的是,保利国际拍卖公司作为一家著名的拍卖公司,旗下无疑圈养着不少专家。他们对于这些上拍的书信是否“伪造”,他们该不会都是些酒囊饭袋,连这点眼力也没有吧。

    那么,找年事已高健在的杨绛先生鉴别真伪有难处,或者去找书信的另一位当事人魏同贤先生,应该不是难事吧。

    事实胜于雄辩。杨绛先生和魏同贤先生均表态这些所谓的书信,纯属伪造。

    名人书信和书画值钱,沾了腐败的光,是不争的事实。据说这次拍卖的钱锺书和杨绛信札,估价在12至18万元之间。

    书画造假如疯狂的赛车,想一时半会儿停下来,还真的刹不住车的。

    蓦然,想起十多年前遇到的一件真事。

    有朋友说某画廊新收了几件国宝级的名家书信,叫我前去掌掌眼。我去后,画廊老板拿出了一沓装裱好的信件,小心翼翼地拿给我看。

    郭沫若,康生!

    我差点叫出声来。

    转眼一想,郭沫若还有可能,康生绝对不可能。

    老板说,眼下就只剩这两份名头最大了。前面好几份书信,都叫一个搞建筑的老板高价买去送省上领导了。好东西谁都喜欢,人家工程都顺当地接到手了。

    在老板的巧舌如簧下,我的这位朋友终于沉不住气了,一再催着我仔细看一看,价格合适就拿下。

    我点燃一支烟,心里却翻江倒海。

    烟雾缭绕中,我斜睨着画廊老板得意的表情,脑子立马冷静下来。

    凭着我年轻时临写过郭沫若书体的经验,以及中年后对康生章草书体的研读,眼前的这两幅东西,绝对出此临摹高手所为。但是,假的就是假的,字里行间,却没有郭书的洒脱和康书的霸气。假如抛开对此二人人品的评价,他们的确是高官中为数不多的饱学之士。而网流传很广的康生羞辱郭沫若的那幅“用脚趾头写也比他强”的书法,我则是从“比目鱼同志”的上款判断出,它绝对是集字伪造的。

    我暗里扯了朋友的衣角,找个理由离开了。

    事后,画廊老板几次想请我去喝茶,我都推脱未去。听他私下对别人说,李西岐不是写小说的嘛,他客串写美术书法评论,对书画有研究,我认了。我不明白的是,他怎么能辨别出郭沫若和康生书信的真伪?

    这话后来传到我耳朵里,我呵呵两声,一笑了之。如今有钱人除了有钱,穷得一无所有;文化人除了钱少,却富得流油哩。当然,这话儿自娱自乐可以,传出去别人会捂着嘴拿尻子笑话么。

    回过头来,再说钱锺书的书信。钱先生是文坛大家,大学问家必然有大学问家做文的笔力痕迹。他的字不激不厉,圆润俊秀,自然爽朗明快,字里行间,书卷气非常浓厚,看上去很美。大师手笔,绝非照猫画虎之鼠辈可以仿造也。

    窃以为,凡是文坛大家,当是饱学之士,学贯中西,必有过人之处。

    文章千古事,修行数十年。仰望高山而攀其上,才是我辈拙学勤勉之正道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