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创作及其他
李西岐
何谓书法之美?美在线条。
世界上最养眼、最美妙的线条,当是中国的书法,除此之外,就是美女婀娜多姿的曲线了。
今天看到有人在微博上贴出了机器人写书法的图片,横平竖直,像模像样,哇,真的是不得了。
中国书法是毛笔与宣纸相亲相爱无法言说的密笈,暗合黑白妙理之奥秘,西人恐怕想憋脑壳也白搭的。
余秋雨夸奖张大千举着油灯从敦煌石窟里只带走了一些线条,就风靡了世界画坛。
说线条是书画家情感的结合也罢,是学养的外露亦可,总之,中国书法的内核,就是线条。而机器人是冷血物件,没有情感,它模仿得再像,也是东施效颦,妙似神奇,却是扭捏的媚俗。
莫言一幅书法拍卖了30万,引起了广泛地热议。赞誉者有之,拍砖者有之,说“莫言的毛笔字”,是“拿不出手”的,更多的人是围观,看热闹罢了。
术业有专攻。有人从书法专业角度指出,莫言的这幅书法还欠火候,属于“票友”级别的业余之作。甚至有人把莫言的书作和娱乐明星的书画一勺烩,言其无法保值增值的。国人喜欢追捧名人,往往走火入魔,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枚不胜举。莫言成了世界级的文化名人,他尽管写的字还不上道,有人愿意掏大价钱买他的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如今大部分的文人过得艰难,也是没办法的事。三十年前的一篇千字文的稿费,可以几人美美地搓一顿,今天呢,大不了只能是一碗面钱。作家队伍里写字的人多了,这是好事,你若看一看历史上的那些大腕如苏东坡之流,他们的书法功力了得。话又说回来,现今的作家里还真的是挑不出几个能玩弄毛笔的了。
窃以为,把莫言的书法和娱乐明星的书画搅和在一起论事,还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大忽悠赵本山一幅字拍卖近百万元,哪是啥玩意儿?当然,有人花钱捧场,无可厚非,无非又是一次成功的忽悠罢了。
平心而论,莫言先生这幅字还是缺乏书法的基本功训练,章法松弛,书体幼稚,繁简字体混杂,尤其是“学书”两字,暴露了书艺不精的弊端。但是,我还是要力挺莫言先生敢于拿起毛笔多写字,熟能生巧,写着,写着就上路了。
我今年在无意之中发现了陕西作家方英文的新浪博客,他文笔幽默,字里行间倘若行云流水般自然清新,颇具传统文人的风采盎然。几百字的小文,再以书丹亮相,其书法典雅高迈,颇有魏晋文人之书风矣。若论起莫言与方英文的书法,莫言还是在书山脚下呀呀学步,方英文已经是攀登到某处仙境继而潇洒地品茗了。
应该指出的是,当代作家们过去用钢笔写作,远离了砚池墨香,现在敲击键盘,距离中国传统文人的风范越来越远。而当代的所谓书画家,日复一日地从事着技艺的训练,从他们创作的作品里,缺乏的正是深邃的文化内涵。
这个礼拜有好友要办急事,求我写字。好友之托,不给面子,总是说不过去。因为急着赶稿,家里本来就不大的书案上堆码得满满当当,只剩下电脑旁的一块地方。他们又要的是八尺横幅和六尺整张,只能把毛毡铺在客厅地上,跪着写,几幅字写完,汗流浃背,真的累了。看来多写一写毛笔字,一定会减肥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