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家的尴尬

(2013-02-26 09:28:38)
标签:

有病

主角

每个人

团体

对象

分类: 文学评论

作家的尴尬

      李西岐

  我前几天在网上看到陈应松先生在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的演讲,题目是:重新发现文学。

在这个冬日的夜晚,应该是围着一个火炉,三五好友,喝点小酒,来个火锅,来点麻辣烫,摆摆龙门阵,是十分幸福惬意的事。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的诗。这就是文学的意境。文学所表达的冬夜的温暖。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冬夜,但不是每个人能够用精美漂亮的句子表现出来的。但是,会有一批人,会为我们记录下这样美丽的回忆。这种人就叫作家和诗人。

今天跟大家在这样的冬夜谈文学是很危险的,谈文学,文学的主角是作家,作家在网上跟医生、城管、教授、政府官员一样,全是人民的对立面,全是被恶搞和咒骂的对象。

难道作家就一定要挨骂吗?作家做了什么对不起人民的事?像官员贪污受贿了吗?像医生诊死人了?像城管掀小贩的摊子了?没有。难道作家不是社会最后的良知,不是民族精神的灯塔吗?

作家与人民之间发生如此严重的对立和误会,这在全世界可能是绝无仅有的。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因为在西方国家,作家是极受尊重的一类人。这反映的是我们国家的文化政策、文化战略,甚至民间的文化立场都出现了极其可怕的混乱。分析起来,这一是与作家的位置和担当不够有关;二是与社会和政府的漠视、误解甚至间离有关。”

 说实话,对于陈先生这一段话,我刚开始没怎么当回事儿。再说,除过不识字的人以外,现在谁都可以在网上说事,可以说是真正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从言论自由而言,这未必不是个好事情。网络是很有意思的玩意儿,它就是一个放大了许多倍的江湖,各路英雄豪杰潜伏其中,魑魅魍魉甚嚣尘上,奸佞小人浑水摸鱼,良莠不分,真假难辨。

言归正传。正如陈先生所言,为什么把作家、医生这样一个疗伤心灵与疾病的团体,竟然会被和城管、政府官员一样穷追猛打呢?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的。君不见,当“利用小说反党,是一大发明”的利剑不再高悬在战战兢兢的文人头上之时,文化的春天虽然春寒料峭,但是,它还是有些许暖意了。我们这些人,几乎都是读所谓红色文学长大的,阅读面窄,知识贫乏,是不争的事实。改革开放以来,凭心而论,文学发生了颠覆性的巨大变化,出现了一批秉彪史册的好作品,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就是例证。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精神和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为什么作家会被如此的妖魔化?首先,这是国人仇富心态所致。在旧中国甚至新中国相当一段时间内,作家日子过得相当惬意的,尤其是拿着俸禄,又拿稿费,谁不眼红啊。那时节,出版一部书,可以买一座四合院。时至今天,恐怕买一个四方桌子还不一定呢。其次,是潜伏在作家或者文化人内部的人出于常人无法猜测的目的趁机挑事儿,集抹黑诬陷于一炉,反戈一击,将纸糊的文坛打了个稀巴烂。再是极个别作家文人们的胡作非为,也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恶劣的印象。

但是,作家毕竟是这个社会的良心所在。那么,将这个群体抹的灰头土脸,这就是所谓的“中国特色”?再说一点题外话,如今的作家早就被边沿化了,书法家、美术家才是最大的获益者。我十几年前在一篇文稿中说过,是腐败推动了书画市场的繁荣昌盛。“跑部进京”,谁还会拿一本作家的书作为行贿的礼物?贾平凹的字画很吃香,比得了他的文学成就嘛,他的书有几个当官的在看?今天的书画市场泡沫是怎样形成的,连笔者这样智商不高的人都能知晓其中的奥秘,何况众看官乎?

我有感而发,写下这么一段无聊文字,纯粹属于就事论事而已。因为,笔者虽然也被人称为作家,却并非体制之内所谓的“圈养”,而是名副其实的业余作家。我有服务的企业每月能发几百大洋,可以糊口。

当一个民族或者社会对于自己的灵魂工程师大开杀戒时,这个民族不是有病,就是这个社会不可救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文学的衰微
后一篇:猫冬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