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新浪将此文刊登《每日文化博文》首页!
官员的心理焦躁和地域文化的焦虑
李西岐
写完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为争“李白故里”一篇随笔,不少网友跟帖,发表了非常好的意见。愚以为,这个本来属于学术讨论范畴的命题,却引起了两个城市之间的剑拔弩张,甚至于要对簿公堂。显然,这种近似肉搏战的背后,是利益的驱使和官员的心理焦躁。
君不见,近几十年来,由于旅游业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拉动,能带来显著的利益。于是,不少地方官员挖苦心思,千方百计的寻找与本地区有联系的历史名人,以所谓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期盼文化与经济双赢,大笔书写自己的政绩。
“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到处安家,诸葛四处显灵,女娲遍地开花。”
这是如今耳闻目睹的热闹现象。
博览会、艺术节充斥报刊杂志,这节那节电视新闻中随处可见......
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个人人皆知的大道理,我们今天看到的许多由官员拍脑门定下的所谓文化项目,粗制滥造,丑劣不堪,是毫无艺术所言的,无非是装点门面罢了。这与旧社会的土财主贴对联,如今的大款墙上画书,有异曲同工之妙耳。君不见,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建的许多旅游景点,不是几乎都拆除了嘛!可是,现在不少的官员紧捏着那张所谓的文化“旧船票”,依然在重复“昨天的故事”,只可惜纳税人的血汗钱一次又一次的付诸东流了!
文化是漫长的历史沉淀下来的。所谓名人同样是历史中的弄潮儿,他们往往能在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以个体愤世疾俗的魅力和卓尔不群的蛮力,为时代讴歌,为山河叙情,从而留下了光辉的篇章,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灯塔和仰视的坐标。
苏轼留下的“苏堤”,是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柳宗元写下的“永州八记”,是光耀千秋的精神财富。一个地区,既是发展经济的载体,一座城市,又是文化的巨大容器。那么,如何解决好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这两个难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忽悠!请几个红歌星在台子上蹦跶蹦跶,塑几座伪名人像装腔作势,邀几个东奔西忙的学者开几次不痛不痒的会议,以为这样就能“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了,简直能让后人笑掉大牙啊!
痛定思痛,类似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为争“李白故里”这样的闹剧,不正说明了官员的心理焦躁和地域文化的焦虑嘛,谢天谢地,以后请再不要上演了,将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