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之羊
李西岐
羊是象形文字。即羊有吉祥美好的意思。
《辞海》上说:羊<1>哺乳纲,牛科部分动物的统称。种类较多。例如绵羊、山羊、黄羊、羚羊、青羊、盘羊、岩羊等。<2>通“祥”。古器物铭文“吉祥”多作“吉羊”。《汉元嘉刀铭》:“宜侯王,大吉羊。”<3>通“徉”。见“相羊”。<4>姓。《考工记》:“羊,善也。”亦有吉祥如意和美之意。而从羊字部首的许多字,都是褒义词。如羭,《左传·僖公四牟》:“攘公之羭。”杜预注:“攘,除也;羭,美也。”孔颖达疏:“羭是羊之名,‘美’、‘善’之字皆从‘羊’,故羭为美也。”如羞,旧时诗文中常形容女子相貌出众。《新五代史·唐家人传》:“(明宗淑妃王氏)有美色,号‘花见羞’。”戏曲中亦多谓之。《牡丹亭·惊梦》:“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甚至连作牢间解释的古城名羑里的“羑”也从羊,皆因“羑”有进善义。《史记·殷本纪》:“纣囚西伯羑里。”周文王拘而演《周易》,羑里也是引导人从善学好的。如羡,《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曰“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亦有向往美好之意也。
羊字也有不少贬义词。如“羊狠狼贪”。此语出《项羽本纪》:“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本指为人凶狠,争权夺势;后用来讽喻贪官污吏。韩愈《郓州溪堂诗》:“孰为邦蟊,节根之螟;羊狠狼贪,以口覆城。”再如羊质虎皮。《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战,恐栗。谓羊披上虎皮,而怯弱的本性不变。那么,是谁创造了这么个成语,把个美羊楞和恶狼扯在一起,是非颠倒,混淆视听嘛。
杨绛先生“文革”中刚被打成“牛鬼蛇神”时,笫一次“自我检讨”后,“监管小组”给她下的结论是“你这头披着羊皮的狼!”可先生心底善良,以貌取人,在她眼里,这位监管者“面目十分和善,看来是个谨厚的人”。杨绛先生不知他的姓名,按提绰号的惯例,把监管者本人的话做了他的名字,称为“披着羊皮的狼”。可是先生却颠倒说成“披着狼皮的羊”,也许她觉得人心本良善,只是一时胡涂,才变成凶神恶煞的,所以在她眼里,怎么看都是“披着狼皮的羊”。一个满腹经纶、弱不经风的大学者,心底何等善良,可亲可爱啊。
与羊字有关词也特有趣。如羊水,俗称“胞浆水”,是人类诞生的温泉。如羊胛熟,形容时间短促。欧阳修《谢观文王尚玉惠西京牡丹》诗:“尔来不觉三十年,岁月才知熟羊胛。”如羊肠,不仅细而且很长,是羊体的四十倍,比之牛肠为牛体的二十倍、马肠为马体的十二倍来,可谓名副其实。由此而衍出的羊肠小道,形容狭窄迂回的路。王维《燕子龛禅师》诗:“山中燕子龛,路剧羊肠恶。”再如羊痈风,亦名羊羔风。因病人发作时突然昏厥、四肢抽搐、面色苍白、口吐涎沫、声似羊鸣,那么无助的恓惶样子,是不是有点像下汤锅的羔羊啊。
而以羊字打头的花儿,却是美艳动人。如“羊乳”,亦称“四叶参”、“山海螺”。桔梗科。多年生攀援草木,全椅含白色乳汁。根肉质肥大,块状或纺织锤状。秋开花成花钟状,花冠外呈乳白色,内面深紫色,种子有翅,根可入药。还有羊蹄、羊踯躅、羊蹄甲等,不再赘述。
陇上自古多产羊。
湛蓝湛蓝的天空中,白云飘飘然的飞翔,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羊儿悠悠然的吃草……牧羊的小伙子,手拿皮鞭,时不时地在空中甩几下,“吧吧”的响。他那鹰一般的犀目利光,寻找着心里暗恋的姑娘,亮铮铮地唱道:我愿做一只小羊,倚在你身旁;我愿你手中的皮鞭,轻轻打在我身上……那是一幅多么阳光多么美观的《牧羊图》啊。
有人戏言:陇之羊“喝的是矿泉水,吃的是中草药,走的是黄金道”。故陇之羊羊乳纯白如飞雪,口感若甘霖,它的脂肪及蛋白质含量一般比牛乳多,但脂肪球却比牛乳小,易于消化。所以说,陇上的孩子的奶妈应该是“母羊”的。陇之羊浑身是宝,皮可制革,肉可食用,毛可造笔。尤其是虔诚的穆斯林献给至尊至大的“安拉”的羊,体形健美、毛色鲜洁,犄角、蹄甲、耳朵、尾巴无一残缺,尽善尽美,才能心滿意足。
江南地湿,南人多食鱼。鱼,余也,南方多富足;北方高寒,北人多食羊。羊,阳也,北地多壮汉。陇人婚丧嫁娶,酒宴上离不了羊肉的,凉盘有羊肝、羊肚、羊血、羊肠等,热莱有手抓、黄焖、糊羊、羊脖、羊头及烤全羊等,肉质鲜嫩,无膻腥味,咀嚼有声,其香无比。一对新人的幸福是建立在几只羊的痛苦之上的。乡邻只闻新人笑,谁人堪怜羊儿泣?先人辞世,羊儿则成为祭奠的主角儿,羊一般是由女儿女婿牵来的,拉羊到灵前,浇一盆凉水,羊儿浑身颤抖,众人则言为孝顺的。陇之羊以靖远羊和甘南羊最佳,兰州大街小巷开店者,大多挂“靖远羊羔肉”和“东乡手抓”招牌。传说某南方女士来兰州旅游,连走几条街,到处写“手抓”,疑惑此地治安不好?导游解释是餐馆招牌。女士叹曰:看来你们这里真是经济欠发达啊,做个招牌都要省两个字的。
外地人到兰州,最好的待遇是吃一顿手抓羊肉,贵宾来临,烤全羊是必不可少的。上司下乡,白天"手抓",晚上"抓手",村长第一句话问的是:该杀几只羊?乡长掐着手指头算了算,说:按五个人一只算,让龟孙们吃饱,吃好!他们回去好意思不给咱多拨些扶贫款?!
羊毛可制皮帽皮袄皮鞋皮手套御寒,为北地军警装备之常物。陇人一般穿不加布面的白色皮衣,长如袍,短似褂,多用羊皮或花布镶边,黑白分明,美观大方,白日保暖,夜晚御寒。
“羊皮筏子赛军舰”---虽则是一句戏嬉之语,却成为兰州百里黄河风情线一道别样的风景。旧时为黄河运载工具,今为观光旅游之舟。有关皮筏子的记载,最早见于《后汉书》,护羌校尉邓训“缝革囊为船”,在青海贵德载兵横渡黄河。《水经注.叶榆水篇》:“汉建武二十三年,王贵兵乘革船南下……”,革囊、革船,乃羊皮筏子也。宰羊时,把羊皮从肌骨上囫囵脱下,如蛇褪皮一般,刮去羊毛,用青盐鞣制,再灌入适量菜油,使之坚韧。然后将脖颈、四肢和臀部的切口扎紧,在腿部留有一小孔,吹胀皮胎,制成皮囊。再用大小木棍做成长方形骨架,把气囊用绳子一排排绑扎在骨架下面,即成羊皮筏子。
羊温顺善良,终生以草为食,别无他求,让我们以一颗仁慈之心善待它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