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麦田里的记忆

(2023-07-04 15:03:33)
标签:

文化

情感

美食

分类: 心路历程

夏至时节,应县文联邀请,我参加了由县文联组织的交城西石侯圆梦园麦田诗会活动。

穿梭乡间路,走进圆梦园,满眼柳岸徜徉,绿荫深处,鹊唱新庄,水满池塘,悠悠水碧,朵朵荷芳,好一个圆梦园,清凉之地,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紧邻圆梦园就是一望无垠的农田,绿油油的玉米昂头挺立,像正待检阅的士兵方队;在炽热的阳光下,金色的麦田麦浪滚滚,颗颗饱满的麦穗仿佛一碰就要跳出来。看着这丰收在望快要挥镰收割的麦子,尘封在记忆深处的家乡麦田,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勾起了我对儿时家乡麦田的相思。

我的家乡西社村,是一个依山傍水地肥水美五谷香的山村。充沛的文峪河水养育了这里的乡民。独特的小气候,使得这里和平川一样,一年可以有两茬庄稼的收成。一半坡地,一半水浇地,人多地少的现状,家乡的人们学会了田间管理,精耕细作,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耕耘。

早在从我上小学三、四年级起,我就开始参加了生产队假期“龙口”夺食的收麦劳动。虽然年龄尚小,不能添斤也能添两。每到收麦假期,我和同学们一起去大人们收割完的麦田捡麦穗。头顶烈日,脚踏麦茬,认认真真仔仔细细,把遗落的麦穗尽捡,颗粒归仓,小小的我好有成就感。

八十年代初,广大农村实行家庭土地承包责任制,我家也有了自己的土地。由于哥哥们已在外参加工作,所以每年的春种秋收的农事活动主要落在了我和姐姐的担子上。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每年的秋末,谷子、玉米和黄豆等收割完后,开始种冬小麦,记得家乡老农讲最迟在十月初一前,必须把小麦种子种在地里,等待小麦出土,然后冬浇麦子,好让小麦安稳过冬。

一年之计在于春。第二年春天到了,就开始了小麦的田间管理。记得麦子长得不到一尺时,就开始蹲下用小锄锄麦垄。等到麦子快要长到膝盖高时,再用大锄锄麦垄。随着麦子日渐长大,也就是快要拔节时,还要及时进行浇水灌溉。然后等待麦子的生长成熟。

记忆犹深的还是麦子的收割季节。山村的小麦收割由于山地气候的原因,总要比平川小麦收割要迟个一周到十几天的时间。也就是七月初高考的那几天。那几天总要早早起床,哥哥们能请假回来的就帮助一同收割。

老人们说,芒种一响,龙口夺食。还有谚语:六月天孩儿脸。六月是一个天气多变的时间节点,也是割麦季节,所以骄阳似火,赤日炎炎,但必须抢在雨前颗粒归仓,不然小麦会生芽。当时没有收割机,麦子就是靠人们拿着镰刀,一把一把割下后,再用麦杆捆好,然后用平车一车一车拉回打麦场,准备脱麦子。

你看,家乡的麦场一番丰收的景象。麦场里一家家的麦捆堆积如小山,只留有小小的走道把各家的麦垛分开。 那时一个生产队一台脱粒机,各家各户争先恐后纷纷排队,等着机器去脱粒。有时排到的脱粒时间刚好是半夜三更,睡眼惺忪,但也必须一骨碌爬起来,去麦场尽快脱粒。脱粒完后,浑身脏兮兮,身体累得一下也不想动弹。咬着牙,挺着劲儿,把脱好的麦子装满一袋又一袋,装在平车上拉回家。看到装满大袋小袋放在地下的麦子颗粒归仓,一股丰收的喜悦油然而生,心里感觉舒坦轻松多了,每个家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随后,姐妹参加工作,父母年事已高,都搬到县城居住。剩余的一点耕地也送给亲戚家了,回的家乡也少了,家乡的麦田再也看不到了。再后来,家乡的人们随着生活的提高,不再为吃不到白面发愁了。为了省事,也不再种麦子,改成了种玉米,县城附近也几乎再也见不到绿油油的麦田,金灿灿的麦穗。从此,二十多年也再无缘看到麦田。

看着圆梦园的麦田,仿佛又回到了家乡,回到了久别的家乡,昔日金黄的乡野麦田,重拾儿时快乐而又难忘的麦收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