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喜爱的八位中国摇滚歌手——罗琦

(2006-10-14 16:16:27)

6、即便是尘封了

罗琦,一个涉世未深的女孩,在那个被称之为中国摇滚青铜器时期的年代,能够认识摇滚,爱上摇滚,在她的人生之旅中怎么说都是一个危险的选择。罗琦该往哪里走?又该怎样走?注定带着她的勇敢与神秘。这很宿命吗?或许,那依然是一个平常的夜晚,一个女孩仰望着星空哭了。为什么哭了?在很多时候,如果你由衷的哭了,而又想不出任何理由,那大概是与生命诞生一样的另一个自己的诞生的声音!

我怀想,那个还想哭的年龄,以及那个令我还想哭的年代——而今天,许多人都已不再想哭了,包括我自己。眼泪变得吝啬,也变得没有意义。似乎是突然间的一种异化,人们连常识都快遗忘了,何谈原则和更高的原则——不知道什么是可耻——为什么要哭?不知道什么是同情——为什么要哭?不知道什么是爱——为什么要哭?不知道什么是丧失——为什么要哭?不知道什么是哭——为什么要哭……

1990年“指南针”乐队成立,主唱罗琦。一个北京的夜晚,四周漆黑,一个舞台被围绕在中间,上面有一个唱摇滚的女孩——罗琦颇具穿透力的嗓音,让人感觉不像是20岁女孩子的声音,她那样的沧桑,呐喊,反叛,颓废,甚至把生命的困苦都想发泄出来。短短的年龄,何其有着如此感受和对摇滚的理解?罗琦同样不可能不经历,那个社会背景之下作为个人所必须担当的迷茫与牺牲,这已经没有什么特殊之处。问题是,一个女孩为了摇滚,而疯狂,而流浪。她从南方到北方,一个人孤零零的,在别离的路上,也在摇滚的路上。而这一切,对于摇滚罗琦,都显得有了那么一点沉重,那么一点彻骨,那么一点矫枉。罗琦的二十岁,一半是她的容貌和身姿,另一半是她的灵魂和天赋。承载着理想的罗琦,或许过早的成熟了。“过早”潜伏着什么?是否体内的钙铁锌均大量流失?是否激情、自控力、爱恨都遭遇了透支?是否,是否……问题太多——问题太多的女孩,肯定是一个传奇。

那一年五月的一天,罗琦参加朋友的生日聚会。大家都喝多了,罗琦也喝多了。她与D争执起来,后来二人急了。D抓起一个啤酒瓶,在桌上一磕,然后握着破损的啤酒瓶,朝罗琦冲来。罗琦躲闪不及,锋利的玻璃刺中了她的左眼。一切都黑了,粘稠了,满脸是血的罗琦倒下了——整个世界,都冒着青春的酸腥与苦涩,一颗中国的摇滚之星,就这样过早的陨落。一切都过早了——摇滚——刺伤——陨落。那时的我,真的以为这个女孩就这样的完结了。对于舞台,罗琦一只眼睛的受伤,等于她生命全部的受伤。

我为我喜欢的罗琦,整夜失眠过!你知道,女孩与摇滚合一的那种感觉吗?你知道罗琦怎样让摇滚意味了她自己吗?——摇滚的感觉,狂野,直白、裸露、审视、批判,甚至使吉他和嗓子都近乎失真——罗琦穿过这一切后,离去了。后来,罗琦开始了吸毒。我曾想过,她的吸毒与“披头四”约翰·列侬、美国诗人艾伦·金斯堡等人的吸毒,原因是否同出一辙?他们酷爱艺术,又惊世骇俗般地在自毁中活下去。

1994年,指南针乐队首张专辑《选择坚强》面世。此时的罗琦,用白纱布蒙着左眼,脸上表情冷峻。她还是那么的年轻,但我对她那充满苍桑的嗓音已不再持有怀疑。不该发生的都发生了,还有什么东西能压过“不该”——风停了梦碎了/一颗泪在血中飘/人走了/我却倒下/光明也就在哭泣中逃掉……

罗琦在中国摇滚史上划出了一道印痕,中国摇滚第一女声!即便是尘封了,也不可以替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