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潘石屹:要以大局为重!
文/姜仁
一早起来,就拜读了潘石屹先生的博文《文质彬彬的麦道夫与手执武器的索马里海盗谁更坏?》当读到《法制晚报》张东妮网聊记录,截文如下:“《法制晚报》张东妮:1月份全国财政收入6131.61亿元,同比下降17.1%。一边是政府大规模投入,一边是财政收入锐减,政府财政是否会难以为继?”
“潘石屹:我也看到媒体报道国家财政收入在大幅下降,这就是经济传给我们的信息。…
…在生产过剩的情况下,重要的是拉动消费,而不是增加生产。现在增加生产的措施太多了。”
读了此文,似乎觉得有点道理,但我想潘先生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罢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潘先生的理论不对,是一个课本上的“不变理论”,但事实是已经进入经济信息社会,拿不变应万变,本身就有问题。他说“在生产过剩的情况下,重要的是拉动消费,而不是增加生产”是错误的。国家现在增加生产的措施太多是不争的事实,国家不是只增加生产,而没有拉动和刺激消费。实际上最早在春节前,国家就采取了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种种举措。国家增加生产,还要刺激拉动消费是有更深层的意义。
就拿房地产来说,前几年的房地产业一路高歌,房价猛涨,造成大量的购房者望而却步,为什么呢?即使宏观调控迫使房市调整都很困难,就是因为房价回落太慢,造成市场回暖时间太长,不利于行业调整和升级。对于国家而言,政府看政策不能及时奏效,就只好推出“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的举措,增加了其生产量,来迫使开发商出手手中的房产,达到理性回归房价回调的目的。这是再次对房地产开发商重重的一击,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贪得无厌的开发商和国家的经济大局相比,国家选择了后者,是明智之举。因此,不免有些开发商说国家的政策“重要的是拉动消费,而不是增加生产。”
要想振兴经济,让经济迅速复苏,在当今经济危机渗透蔓延的目前来说,国家已经看到似乎很难。商人的眼光就是利益;而国家的真正基石就是社会稳定。所以,国家也选择了后者,于是让很多开发商认为,国家在胡搞,没有抓住重点,其实和国家公务员比较,开发商还是“弱势群体”!这就知道为什么国家“执迷不悟”的道理了!
潘先生说的“生产过剩”,我认为只是暂时的情况,而且又是特殊时期的暂时情况。国家在推出任何一项政策以前,肯定会做大量的调研和统计工作的,这就不免想起岁末年初国家重要领导人为什么在大家享受快乐的时候,走访深入城市、农村和企业的真正目的了吧!当决策者听到老百姓的真正呼声后,不以民为官那就是“傻瓜”。正如在一家媒体上看到的,老百姓在2009年“针对国家启动扩大内需行动,调查显示,2009年公众最有购买打算的产品排行是----电脑38.9%、旅游35%、汽车32.3%,”房产位居其后,聪明的消费者让开发商哭笑不得!
“重要的是拉动消费,而不是增加生产”重要的一点就是政府在想方设法的创造就业岗位。于是“现在增加生产的措施太多了”也不难理解。为了推动4万亿投资,“全国两会”将会审议通过超过1万亿的财政赤字,随后财政资金会尽快拔到具体大项目上,以便在3月下旬全面开工。
今年的就业特别是农民工就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国家在积极出台刺激消费政策的同时,也在寻找最好最快的就业门路。以基建和大项目投资拉动为主的GDP增长可能难以消化今年的就业人数,所以,国家未来的政策应该推出中小企业的利好措施,如减税,解决了中小企业的问题,就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工的就业问题,这样才能做到社会消费全面持续升级。
经济危机了,人们最大的就是信心缺失,就业困难,收入降低,生活质量下降…
…这样让大家都去消费,是一个误导,实际上大多数人们都在“捂紧自己的钱袋子”,以理性面对深不可测的未来!
所以,我们不免要耐心的劝告潘先生:百姓不挣钱了,还要加大消费,你也不会这样做的。前几年开发商赚到钱了,这时候应该随行就市,降降价格,多惠及广大预购房者,也是在困难时期做出的社会贡献。百姓不买房,一是房价太高,买不起房;二是房市不稳,挣钱很难,只好谨慎入市。面对危机,大家和小家,要是你是“一家之主”,你会怎么做?面对这样的经济形势,政策左右为难,也就只有让房地产政策在“欲保不能,欲弃不甘”下暂时“扭秧歌”了,是无奈之举!
最后还是要劝告潘石屹先生,面对市场风险,还是要以大局为重,因为每个企业都是这个经济大潮中的“一滴水”,这场大潮调整“浪高看市场,波长看民意!”
精彩房产博文尽在周一至周五的姜仁专业博客:
欢迎访问北京姜仁工作室:www.jiangren.org
“牵手姜仁策划,事业更有把握”
欢迎继续关注姜仁BLOG:http://blog.sina.com.cn/khsj
精彩博文尽在姜仁博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