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旧图和新变化(随笔)

分类: 故土旧忆 |
旧文、旧图和新变化(随笔)
找出一张老照片,拍的是1969年的长沙轮渡船票,面值8分钱。找出一篇旧文字,题目是《八分钱的轮渡票和八座大桥》,写于2016年。
长沙的跨江通道,一直依靠渡船,1972年才有了第一座跨江大桥。2016年有了8座大桥,还有过江隧道,为此我感慨万千,还写过一篇小文。
最近我在网上一搜,现在长沙的过江大桥已有15座,还有过江隧道3条,另有3条跨江地铁,乖乖,天堑变通途,变化日新月异。
新的大桥和通道还在继续修筑,两岸一体的连接会更加密集。
这些只是城市变化的一个亮点,我的微薄文字记录已经赶不上城市的快速变化。
喜看新城,心潮起伏,追忆历史,附上旧作。
旧文:八分钱的轮渡票和八座大桥(随笔)
周末无事整理旧书,无意中发现了一张轮渡船票。它只有大姆指般大小,白红字,上面清清楚楚的印着:长沙轮渡公司,五溁线,八分票。这是一张长沙市五一路到湘江对岸溁湾镇的过河票,再细细查看日期,印有69字,应是1969年无疑。再一推敲,这小小的渡船票竞有47年的历史了,也算得上一个小古董了。
过去,长沙沒有一座湘江大桥。市民往来两岸全靠轮渡,最热闹的渡口当然是正对着五一路的五溁轮渡了。它联接湘江两岸,横跨橘子洲,要过两渡河,费时约半小时。到了冬季,湘江河西一侧水浅,人们就走便桥,只过东侧一次轮渡了,票价也由8分降为4分。
直到1972年,长沙才有了第一座湘江大桥,也就是如今的橘子洲大桥。记得为了修好这座大桥,我和好多市民一样参加过修桥义务劳动。大桥剪彩后,我高兴坏了,硬是在桥上走了两个来回。
一桥飞架东西,轮渡早己成为历史。长沙的湘江上修了好多座大桥,站在我居住的大厦顶上就可以看到南北中三座大桥,在网上一搜,发现长沙已经有了8座湘江大桥。这还不算,除了穿江而过的地铁,还有两条过江遂道。江上地下,车如飞梭,如今人们过河,嗖嗖几分钟就搞定啦!
今非昔比,一张小小的轮渡票见证一段历史,看来,我还得好好保存着。(载2016年5月31日
《三湘都市报》副刊(长沙策))
旧图:1969年的长沙湘江轮渡票据(照片)。
前一篇:黄毛丫头(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