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长河吉金(57)
(2023-10-16 08:34:45)分类: 长河吉金 |
27、李副书记告老还乡 这回被提拔的是一批人,消息公布后反应还是蛮好的。一是“采矿麻子”没有意见。采矿工区的区长张理明加了一个矿长助理的头衔。劳动模范、班长廖承山破格提为副区长。工区安全员易大个子一步登天,离开井下,坐上了行政科科长的宝座。二是知识分子认为有盼头。选矿工程师刘春红和冶金工程师老黄被任命为副总工程师。三十岁左右的大中专毕业生成了中层干部的主力军。 领导班子补充了邹小舟和李卫春,更加年轻化,兵强马壮,刘矿长自我感觉特好:“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大体安排就序了。” 段书记在支部书记例会上说:“锦江铜矿发展进入了最佳时期,我们可能正站在这个时段的起点上。时不我待,我们要有新思路新作为。” 李副书记找到矿长和书记,要求告老还乡,使得刘矿长和段书记的头脑开始冷静下来。 李副书记是参加过边境自卫战的老兵,一步一个脚印官至正团职。在铜矿这么多年负责党群工作和工农关系,有功劳也有苦劳。他找完段书记又找刘矿长来了。 他推心置腹的对刘矿长说:“我年纪也不小了,如果在县里,早安排到人大或政协了。我是个初中文化底子,也不可能再去读个电大函大,混个大学文凭。现在有文凭的年轻人一波一波上来了,我该急流勇退了。” 刘矿长还真沒想到李副书记这个时候会打退堂鼓,想想班子内没有什么大摩擦,自己对李副书记也很尊重,问题出在哪里呢?现在,全国上上下下都在重用知识分子,前几个月还是执鞭教书的“先生”,如今已是坐在主席台上作报告的“领导”,周边几个县都有这样的情形,这种身份快速转换已经见怪不怪了。李副书记应该是从国家重用知识分子政策中感受到了无形的压力,开始设计自已的后半辈子。 竭力挽留,好话说了几箩筐,李副书记一口咬定一个“退”字。他对刘矿长提了两条个人要求:一是彻底退,实在不行,改任顾问也行,实际上顾而不问。二是特批一吨钢材,他要把锦和乡下老家的房子翻修一下,为退休后住回老窝作准备。 “钢材,那不是什么事。”刘矿长说:“你要求退下来的事情,我得和段书记好好商量一下,我们还要向冶金厅党组专门汇报。万一上级同意了你的要求,在明年矿党委换届选举前,还请李书记莫搁担子,对年轻领导还要帮一把送一程。” 李副书记连连点头:“谢谢理解,谢谢理解。” 刘矿长找到段书记。说完李副书记的事后,他说自己还是担心,一批年轻人走上领导岗位,由于刚刚实行职务工资,他们的工资随之大增,会不会引起新的心理不平衡,带来新的思想问题? 段书记说,据他了解,有这方面的问题,但反应大的不是生产一线工人,因为他们的奖金比较高,冲淡了这个问题的敏感性。反应多的是一些老科长。他们说,革命了一辈子,现在的待遇和娃娃们坐在一条长板凳上啰。反应更强烈的是他们的子女就业问题,尤其是女娃矿内就业,难度更大。 他举了一个例子,有个老科长,生了三个女孩,前两个考上学校,一个去了省城,一个去了县城。这次,他办理了病退,小女儿顶职招工进矿,劳资科几次安排不下去,因为各单位只要男的不要女的。那位老科长急得心火直冒:“你们欺负我家没有男娃,老子要是再年轻二十岁,硬要再生个崽,争这口气!” 刘矿长沒有笑。那位老科长最后找到他。他硬是一个单位一个单位清数,发现绘图室有位女工怀孕休假,才把那位科长的女娃暂时安插进去。 两位领导都知道,随着冶炼厂上马,百年铜矿好像是板上钉钉,要求调入铜矿的人员多了,加上国家有政策,矿山职工退休,可以顶职招工一名子女,锦江铜矿成了当地的香饽饽。问题是调进来和招进来的人员,都要求照顾,愿意下井的一个没有。刘矿长叹了一口气:“长此以往,何以为継,无人挖矿,矿将不矿!” 牢骚归牢骚,两人还得商量工作,他们决定在铜矿搞一次精神文明建设的群众活动。具体内容是什么,请看下一节。 |
前一篇:长篇连载长河吉金(58)
后一篇:长篇连载长河吉金(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