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遗失在长江边上的痂疤(附图)

(2009-04-29 00:20:16)
标签:

四川宜宾

李庄古镇

游记

文化

分类: 行走记忆

[原创]遗失在长江边上的痂疤(附图)

 

遗失在长江边上的痂疤

 

——李庄古镇

 

//秋水长天

 

 去到李庄古镇的时候,已是接近黄昏之时了。远远望去,它在长江淡淡雾霭的包裹之下,显得温润典雅而又宁静神秘。他们说,这是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古镇,也是长江流域上的第一座古镇,所以又号称“万里长江第一镇”。

 长江平静而委迤,到了这个地方之后,就更显得开阔和平缓了。李庄古镇就像是一条大道边的一个小小驿站,又像一篇气势雄逸的文章里一个小逗号,在其间安安静静地停留着,无大用,却又不得不用,并显现出其独特的作用。以前到过很多古镇,有人甚至说我有一种特别的古镇情结,一听说有古镇,必争相往之。确实,我见过贵州的镇远古城、青岩古镇、屯堡文化,走过云南的丽江,也到过湖南的凤凰古城,更到过江苏的周庄,江西的婺源……但到了李庄之后,却发现它与我所见到的古城镇区别甚大。

 李庄像一件衣服,在岁月的涤洗中慢慢地退去了原有的色彩,样式还在,款识还在,最真正显示衣服主人身份的东西却已悄然远遁了。只见那衣服挂在衣厨中,戚戚然如有难言之痛,也许,那就是鞍为马生,齿为唇活的感觉吧。

 宁静是很多古镇所共有的一大特点,李庄也不例外。虽然游客甚多,但也会自觉不自觉地沉入到历史的苍凉中去,于是无言。我走进了同济大学的旧址,那里很破败了,集会厅、教室、课桌……都显现出了一种岁月流过的印痕——斑驳、陈陋。在此之前,我就曾知道,国立上海同济大学、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社会科学研究所、人类体质研究所、国立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社、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等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先后相继迁来这里。只是不曾想到的是,很多大儒就是在这样一个地方洋溢他们的知识以及研究罢了。当然,这个原来名不见经传的西南边陲小镇,也正是因为这样而下子提升为抗战文化中心而驰名海内外,这也许正是这个古镇在今天被人所乐往的原因所在。

 人是不会一味地去崇古的,但也绝不弃古。于古迹中寻得一点点安慰或是感知一点点文化的传承或是人文的更替,也是很幸福的事了。

 时间已晚,景点都已关门了,那里的居民也大都到家里享受他们温暖的生活去了,只有我这样一个行者,仍在那长长深深的小巷中慢慢地行走,走走停停,寻找一点旧迹,感知一点时光留下的斑痕,从中探访些曾经的传说,不觉满怀敬意,又仿佛怅然若失。

 记得,曾被西方学界誉为“中国考古学之父”的李济,也是在抗战之时来到这个古镇的,他的任务是守卫和研究当时从中央博物馆运来的那几箱价值极高的文物,他的家人也随他来到了这个古镇,而后来,在这个古镇里,他失去了自己的女儿,同时,在他离开李庄时,他也把中国最为宝贵的一件文物之一——人类头盖骨化石遗失了。这是一个迷,也是一历史上的一大伤痛,当然,也是李济人生路上的苦楚!

 在这个小镇上,如果硬要找些可以称得上幸福的事,那可能就只有梁思成的与林薇因在那里留下的六年幸福爱情故事了。但这爱情之乐,能完全抹去那么多的历史之痛吗?虽然这种比较很不合适,但却确实让人记住了这段历史给我们民族与文化带来的阵痛,当然,在萧索的寒风中能有一小朵花在开放,也就很能让人心头感到有那么一点点的暖和了,也是安慰。所以,当我一个人或细听或张望地走在慧光寺街,走在线子市街,走在禹王宫,走在南华宫,走在天上宫时,耳旁又会遥想出一点儿当年的景象,仿佛自己也随着他们置身于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去了。

 从那些小巷里出来,去到长江边上,不由得又感慨万分:远远望去,一条江水,自远而来,又自远而去,给小镇带来了很多东西,也带走了古镇很多的东西。江水深知人性,岁岁年年流淌,日日夜夜浸润,在她不歇的滋养中,古镇有了特有的气质,厚重深远,既浸透着抗战的文化与精神,也弥散着西南少数民族的神秘与长江奔腾不息的雄伟与傲放。在那一大批文人、大师、学者走后,李庄成了很多人心中永远的圣地,然而,当我走了进去,又走了出来之后,有些阴影和思索却深深地缠绕在了我的心中。古人是为今而生,还是为今而逝?他们给我们带来的是精神还是物质,或仅是像今天的观赏一样的浮目掠影呢?也许我们永远也找不到答案。也许,这就是伤痛的根源吧。

 远远望去,长江依旧,青山依旧,此地却早已物是人非了。但愿那些昨日的故事,会在我们心中慢慢消隐,那些伤痛会在流逝的岁月中抚平……

 

 

附图片:

[原创]遗失在长江边上的痂疤(附图)

 

[原创]遗失在长江边上的痂疤(附图)

 

[原创]遗失在长江边上的痂疤(附图)

 

[原创]遗失在长江边上的痂疤(附图)

 

[原创]遗失在长江边上的痂疤(附图)

 

[原创]遗失在长江边上的痂疤(附图)

 

[原创]遗失在长江边上的痂疤(附图)

 

[原创]遗失在长江边上的痂疤(附图)

 

[原创]遗失在长江边上的痂疤(附图)

 

[原创]遗失在长江边上的痂疤(附图)

 

[原创]遗失在长江边上的痂疤(附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