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行·记:备课:从备教材到“备命”
(2014-05-26 21:59:39)
标签:
备课成长教师教材大纲 |
分类: 评论·主编稿笺 |
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有一句话令人影响深刻,他说:备课是“备命”。
一节课与性命有什么关系?如果不能真正理解教育的意义,恐怕很难理解崔校长“备命”的论断。
教师从曾经的备教材提升到备学生,已然是很大的一种进步,如果能更深一点理解,备学生就是备学生的人生、未来,就是“备命”。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成长,可能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甚至一生。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备课是“备命”,学生学习就是“修炼生命”。
所以,在杜郎口中学,一篇《沁园春•雪》可以上一个月,而一本书全部上完却可能只用20天。只因为这里的教育,关注的不是文本知识,不是教材习题,而是学生的未来人生。教师更多地引领学生成长,带领学生通过教材文本认识世界,学会生活。那么,一篇《沁园春•雪》就可以引申到祖国山河东西南北,也可以拓展到风霜雨雪四季轮回,更能延伸到人生目标理想境界上。与此同时,教材就可以分类整合学习,凸显教材统整的价值意义。
但是当下的教学一线,很多教师往往将教材奉为教学的“圣经”,却忘记了所有的教材都是基于国家教学大纲要求和教育价值的文本呈现而已。国家大纲只有一个,而遵照大纲要求编辑而成的教材版本却有很多种,为什么应用不同版本教材都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并且没有偏离考试选拔的轨道?
同样如果理解透了教材的价值,那么,每位教师都可以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对国家教材进行校本化解读和呈现,也可以和学生共同创设适合自己的学材——因为每一位实施教学的教师,一定会比教材的编纂者更了解自己班级的学情!
有了这样的理解,某种程度上,教师就可以也应该看轻教材,少备教材多备学生,甚至“备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