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区域教育观察·潜江:创建义教均衡平原模式

(2013-06-10 23:03:21)
标签:

潜江

平原

模式

均衡

课改

教育

分类: 区域·教育地理

 

走进渔洋中学,绿树成荫,花香鸟语,13块形态各异的文化石掩映其间,如果不是那一栋栋窗明几净、设施齐全、色调和谐的校舍,人们将很难想象自己正置身于一所湖北省潜江市东南偏远地区的普通农村中学。近年来,潜江市坚持把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作为民生工程之首,大力实施“区域一体化”办学模式,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历史转变,开创了具有平原特色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模式。

五个优先”为教育发展护航

潜江市坚持组织领导、发展规划、经费保障、项目建设、责任考核“五个优先”,凝聚了均衡发展的强大合力和气场。

为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的均衡发展格局,潜江市将学校布局规划和学校标准化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小学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布局,初中按照相对集中的原则配备,城区学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超前规划,实现了小学就近上学不离村、初中寄宿上学不离镇、城区学生走读上学不离家。

近3年来,潜江市整合资金1.3亿余元,统筹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校安工程、运动场升级、教育装备、学校亮化美化等工程,全面消除了D级危房,80%以上的城镇学校拥有了塑胶运动场,中小学实验室、微机室、音体美器材和图书室覆盖率达100%,更新标准课桌凳3万余套,“班班通”基本配齐,实现了优质资源普及共享。

同时,潜江市通过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镇”创建活动,激励各地党委政府加大支持教育力度,为学校建设发展办实事、解难事。从2009年秋季开始,全市15个局直单位和学校与15所农村薄弱学校结对帮扶,每年向薄弱学校投入5万元以上,并在日常管理、教育教学上实行定向交流。今年又启动新一轮帮扶工作,扩大帮扶对象,结对21个。创新中小学生运动会举办形式,由在城区学校举办,改为乡镇中学申办,充分调动了地方党委、政府和学校的积极性,带动承办学校各方面建设与管理水平提升。

双联模式”为农村学校“增氧”

潜江市创建了以“联校办学、联片管理”为主体的“区域一体化”办学模式,建立了教师补充、轮岗交流、培训提高、激励表彰等保障机制,破解了学校师资配置、教学教研的瓶颈。

“轮岗交流为我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使我感受到实现自我价值的乐趣。”交流教师董慧玲说。董慧玲是市级英语学科带头人,主动请缨从高石碑一中到青阳小学任教,经过1年的努力,青阳小学各年级英语成绩位居全镇之首。

目前,潜江市22个学区,有20个推行了联校办学,服务范围覆盖全市322个村,覆盖面达98%,现有35名学校干部上挂下派,359名教师在联校内轮岗交流,基本解决了农村学校专任教师紧缺、年龄老化等问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很多学生回流到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择校热”得到有效缓解。

近3年来,潜江市坚持实施“双百计划”,每年增编引进教育人才100人,签约资教生100人;2012年,又抓住全省农村教师招考的历史机遇,招考农村教师359人,并全部补充到农村学校。实行教师无校籍管理,使每年教师交流占比超过10%;规定在干部选拔、职称评定和评先选优时,同等条件下农村交流的干部教师优先,到镇级以下农村学校任教的绩效工资高于镇级5%、高于城区10%;统一为交流教师配置接送校车35台,配置教师周转宿舍1000余套,提供免费午餐或补助生活费,保证交流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质量工程”为学生成长奠基

潜江市先后出台了学校管理、德育工作、教育教学、教师队伍等4个“常规管理三十条”,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

建立高效课堂实验学校“协作体”。潜江市确定14所中小学为首批实验学校,形成“三段五环五课型”高效课堂模式,构建了“联片教研、校际交流、校本研训、提高质量”为主题的立体式教育模式,开展推门听课、同课异构、名师讲座、名师会诊等研究活动,为学生减负、高效学习创造了条件。

以特色活动为引领、以快乐学习为宗旨,推进素质教育整体提升。潜江市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连续4年荣获全国亿万学生冬季长跑活动优秀组织奖;开展“大家唱、大家跳”、“课前一支歌”等教育活动;开展“书香校园”活动,每年举办“经典诵读·清明诗会”大型广场诗会展演;开展学校文化节、读书报告会、古诗词考级等系列活动,组织书香教师、书香学生、书香家庭评选活动;开展科技教育活动,每年召开青少年科技创新政府奖颁奖大会,市政府每年列支10万元,奖励在科技教育活动中成绩突出的学生和教师。

同时,改革教学质量评价,建立质量评估监测与预警通报制度。潜江市每学年对部分学科实行随机抽样监测,将教学常规管理及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校长和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质量监测实现常态化。改革综合素质评价,注重5个维度的评价渗透,科学设计《综合素质报告簿》,健全学生成长档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特约通讯员 赵甫艺 方永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