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教育局长·李兴旺:要“有为”也要“无为”
(2013-06-10 23:00:31)
标签:
局长有为无为管理理念教育 |
分类: 集萃·编辑天地 |
教育局长要“有为”,也要“无为”。老子的“无为”思想并不是消极处世、无所作为,而是强调应遵循自然规律,用现在的话说也就是“不折腾”。
积极“有为”,为师生创设良好环境
创造自由宽松的工作环境,充分保障教师的权益,帮助教师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让教师能够心情舒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创设深厚、优雅的文化环境,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切实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实现素质教育、促进教育良性发展的关键。
有心“无为”,尊重规律,学会放手
强调“有为”,决不是让局长什么事都管。过多的检查、验收、比赛,整齐划一的规范,唯分论,教育理念的朝令夕改等,太多的“有为”压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身上,以至教育被功利化。事实上,有时“无为”才更显一方主政者的真功夫。
不组织过多的检查和“验收”。这类活动多了,学校就会疲于应付,必然导致形式主义泛滥,弄虚作假成风,学校的育人环境受到污染。
不过细地、一刀切地“规范”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教育教学工作是充满“变数”的,如果对教案编写的程序、课堂教学的流程等都制定出“细则”,并要求学校和教师无条件严格执行,就一定会忽视学科的不同特点,扼杀教师的教学个性,特别是会降低人的精神因素和情感活动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
不搞太多的教学竞赛活动,并将结果作为教师利益的敲门砖。这类活动本就是对正常教学秩序的冲击,特别是将竞赛结果看得太重,就必然会将课堂教学变成作秀场和演戏台。
不频繁地让教师“更新观念”。对一个教师而言,首先应该结合教学实践,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然后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修正、不断完善。过多地运用行政手段引进各种“理念”,必然导致教师无所适从。
不一味用学生考试分数和学校升学率评价学校、评价教师,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奖惩学校、教师的唯一依据。这样做必然导致学校、教师为考试分数和升学率而“拼命”,各种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成长、认知规律的事情层出不穷,素质教育将无从谈起,应试教育也会愈演愈烈。
教育主管部门在实际工作中,要遵循自然规律、教育教学规律、人的成长与发展规律,不折腾,不侵犯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权益,为学生、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保驾护航,实现“无为”和“有为”的有机统一。
(作者单位系甘肃省会宁县党岘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