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了再次相聚—全国教育局长峰会创新述评

(2013-06-10 23:19:38)
标签:

局长

峰会

创新

相聚

课改

教育

分类: 专访·记者手记

教育局长的会怎么开?这曾经是个问题。

是照本宣科、套话空话的传统大会,还是针锋相对、思想碰撞的圆桌论坛……在全国上下都在提倡改进会风,提倡少开会、开短会之时,专为全国教育局长而开的峰会,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哪些创新?

在第三届全国教育局长峰会即将召开之际,本报特别梳理一下局长峰会这个品牌活动的创新实践,以迎接更精彩的未来。

 

为了再次相聚

——全国教育局长峰会创新述评

□ 本报记者 韩世文

 

“如果局长平时不进学校、不了解课堂,对教育没有真思考,在全国教育局长峰会上发言,就可能会丢人!”一位参加过很多教育会议的媒体同行,2012年在参加完第二届全国局长峰会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区域教育做得好,往往有一个优秀的主政者,他不仅能做得好,还要说得好,不会惧怕媒体的现场追问。”

教育局长峰会,是教育管理者的聚会,更是区域教育发展的研究会与发展成果的展示场。在这个开放的平台,仅仅希望通过宣读材料来展示区域成果,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沙龙研讨多过了主题发言,集体分享胜过了单独展示。且在众多同行与媒体面前,没有真才实学或者“偷懒”显然是不行的。

用河南省督学、濮阳市教育局副调研员魏胜先的评价解读,局长峰会“形式新、规模大、层次高、主题明、容量足、亮点多”,在这样的会议背后,寻求从形式到内容,再到服务的创新,一直是中国教师报关注和探索的方向。

 

共同体活动与峰会合二为一

由本报牵头,联合国内近200个市县教育局,共同组建的一个纯公益性课改行动研究组织——区域课改共同体在2010年7月20日正式宣告成立。与此同时,首届全国教育局长峰会举办。

将共同体成立与局长峰会合二为一,会议让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教育局长的聚会,有了更大的价值。而此后的峰会,都是采取这样的方式,将共同体年会与局长峰会结合,形成研究团体聚会与学术会议相结合的方式,并将持续下去。

另外,会议与评选成果的结合,也在第二届局长峰会上得以呈现。在区域课改共同体成立两周年的节点上,中国教师报发布了全国十大区域课改样本,并颁发十大区域课改推动人物、十大最具潜力发展区域、十大最具行动力局长、十大最具思想力局长等多个奖项,其目的就是通过对榜样力量的评选、梳理和提炼,树立区域标杆,褒扬行业翘楚,提升课改动力。这是对共同体成立之初,区域课改缺经验、缺方法、缺引领、缺合作的最好回答。

 

互动沙龙成为主要展示形式

一个人讲与多人对话,哪种形式更吸引人?媒体群访与主持人追问,哪种形式更具冲击力?

答案不言自明。就如同课堂教学一样,预设的永远都比现场生成的“保险”,但生成的却常常更真实、精彩。

为了让局长峰会更好看,探讨问题更深入,从第一届开始,峰会除了安排主题讲座外,还专门设计了对话形式的局长沙龙。而这也成为会议期间最出彩、最具智慧火花的环节。从河南省殷都区区委书记李南沉、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田保华,到河北省邯郸市教育局副局长郭矿生、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教育局局长刘光胜,他们现场展示区域推进课改的经验与思考,并回答现场同行的提问,可谓智慧碰撞,高潮迭起;他们的课改故事更是充满哲理,引人深思。

而即将举行的第三届全国教育局长峰会,再一次放大互动与研讨的空间,除了将个体发言再度缩短为10分钟以内的微讲座,其他环节几乎全部设计成沙龙形式,强调会议的交流研讨性质。与此同时,为了让所有参与局长都有发言或者展示的机会,建议局长“带成果、带问题、带建议”参会,峰会还首次尝试“局长课堂”,会场将采用新课堂形式,根据与会者关注或者实践的不同问题、成果,分组而坐,通过交流、讨论,形成小组成果,展示分享。

局长进“课堂”,能否像学生一样,放下身段,深入研讨,精彩展示,我们拭目以待!

 

大会带小会成为新“约定”

如果说,2011年5月底在郑州市举办的全国“科技与课改”研讨会是首届局长峰会后一次没有预约的小型局长会议的话,那么,2012年6月中旬在河北省三河市举办的区域课改“途径与方法”展示会,则是第二届全国教育局长峰会上一次课改人约定的再聚首。

两次会议时隔1个多月,作为教育局长峰会的延续与深化,区域课改“途径与方法”展示会“趁热打铁”,从课改理念的顶层设计到课改实施的具体操作等方面切入,深度剖析了课改到底“为什么”、“改什么”、“怎么改”等一系列问题。

会上,既有区域课改成功经验的分享,也有包括“思维可视化”教学系统、微课程等支撑课改的“新武器”集体亮相;会外,既有课改学校的分组观摩活动,也有别出心裁的师生汇报演出……

大会带小会,逐渐成为局长峰会的新“约定”。新一届峰会在贵州铜仁举办之后,另一个“小会”——“百名局长走学城”还将延续传统,邀请局长们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改革”成就峰会效应

2010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教育局局长任永生参加首届局长峰会时,专门写下了一段参会感言:此次大会给了我信心、决心和恒心,让我找到了课改的途径和方法,更引起了我许多思考。课改推进这么多年了,客观地说,留给了我们很多遗憾,基础教育似乎走进了历史怪圈,让我们始终找不到通向“罗马”的真正路径,此次大会为我指明了通向“罗马”的最终路径。

2012年局长峰会上,任永生作为中国教师报的一名基层局长“粉丝”,已经从课改的边缘走向核心,他有幸成为单独发言的局长代表,在会上做了简短的经验交流。今年,第三届局长峰会上,他的著作《教育即人学——一个教育局长的行动研究》将作为会议资料,赠送给所有与会管理者。

任永生在局长峰会上的“成长”,代表了众多与中国教师报共同发展起来的区域和局长的形象。

陕西省宝鸡市在锻造过硬的课改队伍中,特别强调教育局长、教研室主任和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培训,其目的是“做好各自区域内课改的顶层设计”,因此,宝鸡市教育局局长苏永兴率领全市12个县区教育局的一把手参会。会议间隙,除了展示交流外,他们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机会,不断从兄弟区域发展中挖掘优势和特色,对照分析自身发展的不足,寻找进一步突破的方法和策略。

为什么峰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或许峰会一以贯之的主题能给予我们答案。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突破瓶颈,推进教育均衡,成为各地教育共同面对的大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教师报强调改革的主题,努力总结区域课改推进路径的做法就显得尤为及时。

或许,这能解释为什么峰会过后,很多区域有所变化的原因。原先没有课改的区域开始行动起来,比如甘肃省会宁县;已经课改的区域则进一步增强了信心,脚步更加坚定,比如四川省蓬安县……

而今年,改革依然是不变的主题,教育的综合改革势必成为新的主流思想,中国教师报原本全面聚焦的课堂教学改革,也将逐渐深化和丰富。在这条探索的路上,不断有新的朋友加入,不断有新的思想碰撞,在5月23日举行的第三届教育局长峰会上,主题也不再聚焦于课改本身,而是涉及到综合改革的各个方面。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研讨,形成更多的智慧经验,碰撞出更有价值的思想成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