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课堂周刊》——为教师插上隐形的翅膀
(2012-09-25 09:53:21)
标签:
教师报翅膀现代课堂周刊联片教研教育 |
分类: 集萃·编辑天地 |
不知不觉间,《中国教师报·现代课堂周刊》已伴随我们走过了近两年半的时光,她也长大成为200期出版历程的“老周刊”。但它始终植根课堂,将目光聚焦在发生深刻变化的新鲜课堂上,发布着各地区、各校的课改成果与经验、案例,仿佛为渴望提高的一线教师插上了一对隐形的翅膀,让他们可以自由翱翔在课改这一广阔的天空。
当初,三河与《中国教师报》签约成为“高效课堂区域样板基地”,同时,三河的高效课堂改革实验也在全市范围内整体铺开。期间,我们推出了皇庄小学这样的课改样板校,也组织了大大小小几十场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培训、观摩课等活动。但通过调研,仍发现有很多教师,尤其是较为边远的农村教师,既跃跃欲试,又苦于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法指导。而此时,《中国教师报·现代课堂周刊》的出版发行,使之成为老师们手中的“法宝”,什么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小组活动如何高效?导学案怎样体现不同学段的特点等等,《现代课堂周刊》推出的一系列主题活动正是一线教师所困惑、所急需的,它真正实现了与一线课堂的零距离接触,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没有花拳绣腿,没有形式主义,一切都实实在在,从不同的层面进行剖析,为一线教师课堂教学技艺的提高提供了很大帮助,引领老师们一步步走进课改的新天地。
为带动边远地区学校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促进全市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依托《中国教师报·现代课堂周刊》,全面启动了“区域联片协作式”教研模式。具体做法是,本着远近适度、强弱互补、学科均衡的原则,将全市62所小学分为7片,每片将具有一定课改经验的较大规模学校作为教研点,教研点的教学领导作为本片的总主持人,负责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安排,同时,每片由一名教研员负责管理与协调,做到了校校参加、人人参与。为使各层次人员明确工作方向、任务与职责,使联片教研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我们还制定了“区域联片协作式教研基本操作流程”,即:在活动之前两周,各校收集教师平时发现的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困惑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中梳理出具有代表性、急于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科主持人;学科主持人将征集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从中确立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联片教研活动的研讨主题,并将研讨主题通知片内全体学科教师,让所有教师都围绕这个主题做充分的理论准备、教学准备和资料准备。而具有指导性及可操作性的《现代课堂周刊》,就成了教师联片教研必备的学习、研讨的辅助工具。老师们根据《现代课堂周刊》提供的案例、先进经验,对照研讨主题,结合实际加以改革和创新,推出一节又一节研讨课,并在听课后进行说课反思、评课交流。每次联片教研活动之后,学科主持人还要整理教研活动纪实,总结活动收获,提出今后建议。
在周刊的引领下,在联片教研活动的实践中,老师们的视野开阔了,整体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一大批年轻教师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专业水平突飞猛进。他们积极撰写论文,踊跃参与教学活动,在省、市举办的论文评比、优质课比赛中大放异彩:在河北省第二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上,我市霍路老师荣获特等奖,这是廊坊小学语文学科五十年来在河北教学活动中所取得的最高成就;在河北省数学录像课评比中我市尹红云老师和刘新秀老师双双获得一等奖,其中尹红云老师的录像课还代表河北参加了全国评比,最终荣获二等奖;同时,还有荣获全国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的季圆圆老师;荣获全国科学录像课评比二等奖的郑海娜老师等。2012年6月,三河成功举办了“全国课改区域样本观摩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局长、校长及专家对我市课改成果予以肯定,尤其是一些边远农村学校的课程改革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赞誉。这一切,离不开《中国教师报》专家们的指导,更离不开《现代课堂周刊》的方法引领。
有人说:一份报纸,也应当是一所学校,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中国教师报·现代课堂周刊》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在推动课堂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它贴近课改前沿,是高效课堂改革的冲锋号;它内容朴实,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它为教师插上了一对隐形的翅膀,指引他们飞向更高、更广袤的天空。(河北省三河市教育局教研室 高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