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韩世文-中国教师报
韩世文-中国教师报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5,113
  • 关注人气:1,07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有个成长的地方叫做北京四中

(2012-06-17 18:28:31)
标签:

转载

分类: 转帖·他山之石
这应该是在中国具有标杆性意义的学校的真正追求,刘校长的“发现”其实正是验证了某种并不功利的教育的追求。希望更多的学校,特别是传统意义上的名校,都成为真正适合青少年成长的地方!

许多学生都感到,在北京四中学习,有两项能力格外重要。一是自我激励的能力。一个人努力学习的动机,可能来自于某些外部原因,如为获得好的评价——荣耀和赞赏,或为避免因成绩不佳而在人前难堪。我承认这是学习动力的重要来源。然而我常想,对于那些顶尖级人物、那些一生不断学习和追求最终成为大师或是摘取诺贝尔奖的人来说,什么才是驱使他们达到如此境界的动因呢?我必须承认,那肯定不是外在的、因生活或职评所迫、或因挣得薪水或因满足虚荣的行为,那必是一种与信仰、理想和责任相关的、在精神世界不断追求自我满足与自我完善的行为,是一种追求在心灵层面获得意义与价值的行为,是一种追求内心幸福的行为。精神动力才是真正持久的动力,它与外界无关,与利益无关,不受名利诱惑,甚至与生命个体的存在形式无关。然而今天,对于全世界的教育者来讲,如何激发人在精神信仰层面的动力源泉,仍还是一个所知甚少的问题。自古以来,真正的教育家必在此有所建树。

二是做出适当选择的能力。这是一种在多样和多变的环境中生活所必需的能力。在这里,我有意不用“正确”而是用“适当”的字眼儿,因为选择能力说到底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能力,其结果常无绝对的对错之分。首先是学习内容的选择。学校里的任何活动都是学习,不仅限于课堂,他们需要在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之间要做出合适的安排。丰富的活动不仅能发展他们的多种能力,也是他们学习动力的来源。正如一位作者所讲的,“你三年后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如何利用这课后时光(苗菁)”。其次是学习方向的选择,最典型的问题就是学文还是学理;再有就是对未来道路的选择,比如是在国内考学还是出国留学,等等。我很羡慕他们今天有了如此多样的选择与可能,但这同时又给他们带来了许多内心的纠结。这正说明了价值判断能力的重要。书中的每一个作者都曾面临过这样的选择,我们从他们的选择中可以体会他们的心路历程。

将这两种能力归并于一体,其实就是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当然,人的自我管理能力还应当包括慎独自省、自我完善和规划职业、生活和人生等其它方面。我始终认为这是人成熟的标志。一个人具有了自我管理的能力,才能说是真正完成了“让心灵由匍匐而直立,由蒙曼而光明(王舒墨)”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叫做成长,这个过程的结果就叫做成人。成长的过程并非一定要一帆风顺,经历得越多,人的精神内涵就越丰富,人格就越成熟。“一杯用虎跑甘泉沏开的龙井,不仅要尝表面的清香,更要细嚼茶叶的苦涩。只有苦涩才能给人更深层的触动(刘里欧)”。

如果仅用考上某所大学作为衡量标准,他们也许并不是个个成功。但是,从成长和成人的方面讲,他们在北京四中度过的三年是有意义的,因为他们找到了动力、找到了方向,如同“一个徘徊在十字路口的孩子找到了自信的源泉,去全力以赴开向自己向往的地方(张瀚宇)”。仅以考试为目标的教育,严格地讲不是教育,只是训练。凭个人的经验和认识,我认为,选择一种生活要比选择一所学校更加重要;选择一种生活的态度要比选择一种生活的方式更加重要。因为人生是一个爬坡的过程,最终达到的高度不是取决于一次跳跃,而是取决于爬坡的过程持续了多久,这是生活态度的问题。

在我的印象中,这是北京四中高三毕业生编纂的第三本书。曾听人说,年龄相差三年就会产生代沟的感觉,于是我将前两本书又重新拿来翻阅,试图体会其中的差异。我隐隐感觉到,这些孩子与他们的师兄师姐相比,更多地触及了精神与信仰的话题,这也许正是成长与进步的标记,当然这也反映了他们的成长环境——北京四中教育的变化与发展。我喜欢他们这样说,“有个成长的地方叫做北京四中(胡笑雷)”。我希望母校留给他们的记忆像一杯美酒,越久品味,越感醇香。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