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心想”
褚清源
在象牙塔里曾经为新闻而梦,今天,在教育媒体里走过一段路程之后发现,首先要为教育而梦,为教育而行,方能抵达新闻梦想。就教育媒体而言,新闻也许只是教育的副产品。关于职业,我在自己的第一本书里写下过这样一段文字:我是新闻人,也是教育人,以观察为支点,以解读为使命,探寻课堂本质,捍卫教育常识,追寻人本立场,致力于做教育思想的摆渡者。我想,这是我既定的职业方向,更是行走教育的底线。
年末岁首,辞旧迎新,而新年总会有更多的“心想”。2012,我想与“我们”同行,与“我们”共成长。我属于“我们”,我只有在“我们”中才能成就“我们”,才能成就“我”。因为,我能走多远,取决于我选择了什么方向,取决于我与谁同行。“我们”是我特别钟情的两个字,这个富有理想色彩和信心张力的词语,注定会为我和“我们”的2012铺就鲜花和掌声。
2012,让“我们”一起再出发。
去,你的课堂
郭瑞
2011年12月2日,我在河南省通许县历庄乡一中,作为挂职帮扶的学校,我去听课转课,给老师们讲如何优化小组建设。那里的老师朴实上进,当我第二天离开后,仍旧通过电话向我询问一些教学的困惑。12月10日,我在河北省迁安市建昌营高中,学校不因学生“质量”而改的气度,深深地打动我。12月17日,我在山东省无棣县一中,“名校”带头改的使命感让我动容。12月29日,我在安徽省泗县灵童学校,“送我一个孩子,还你一个灵童”的办学理念,让我感受到教育灵动的本来面目……
整个12月份,4个周末我都在学校,这是2011年中,除了暑期的“课改中国行”连续一个月的行动,最奔波忙碌的一个月。我看到了课改人的坚定信念,看到了“新学校”的课改成果,看到了“新学生”的生命鲜活,看到了高中课改的强大势头,他们带给我的兴奋和惊喜值得我牺牲慵懒的周末,走进课堂。
我常在思考一个问题,教育媒体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中国教师报的媒体人和其他报刊的媒体人应该有什么不同?一位教育局的朋友曾告诉我说,“中国教师报人,不仅是教育变革发展的记录者,更是引领教育的研究者,你们走到了研究的最深处。”他说的最深处指的正是课堂。对于教师来说,学生是课堂教学最大的资源,对于教育媒体人来说,一线课堂是课改研究的最大资源。我在本报2012年战略发展工作会上说,《现代课堂周刊》2012年的口号就是“去,你的课堂”!
《现代课堂周刊》引领课改、贴近课堂的办刊宗旨的落实,需要编辑走进你的课堂,内容来自你的课堂。
“去,你的课堂”就是“去,我们的课堂”,它作为教育态度,在“行动研究”和“做教育家型媒体人”的立场下,被赋予了深刻的内涵。当我为这句话加上注解的时候,也便明确了你和我新一年行走的方向。
来自“草根”的感动
宋鸽
又到年末,不同的是,它因开启了那个被预言的“世界毁灭”年份而染上了些许神秘色彩。尽管2011年,与教育、孩子主题相关的负面信息不断冲击着我们的心灵,但庆幸的是,仍有一些人、一些事让人倍感温暖与感动。
2011年,我与中国教师报读者俱乐部紧密相连,每天穿梭在不同的板块,发起着、回复着一个又一个帖子。与陌生的、熟悉的、见过的、没见过的网友交谈、讨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背后的故事,一个个浮现。透过这些故事,我们看到,那些破落的学校,那些明媚的孩子的笑脸,那些搓红的教师的双手。有人为能完成在论坛的工作,下班后留在学校计算机室直到凌晨——因为家中没有电脑。有人不间断地记录着与学生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感悟着属于孩子们的那种欢乐与悲伤。更多的是,他们坚守大山深处,更坚守一份内心的宁静。
教育,本应回归真实。它无形地存在于每一个角落,存在于每一分每一秒,而不仅仅是在那学校的围墙里。不知从何时起,教师、学生、学校、家长、社会都对教育产生了不满,每一次负面事件的出现,都将这种不满推进一步。教育,本应回归简单。简单到只是教师给予的一个微笑,只是学生一次勇敢的质疑,只是学校给予的一个温馨提示,只是家长与学校的一次顺畅沟通……
这真实与简单不难,2011,它存在于草根教师中,2012年,它将存在于教育所在的每一片热土上……
我的中国教师报
梁颖宁
又到年终,每个人都在珍藏与展望。2011年,对中国教师报来讲,是不寻常的一年——它是奋进与温暖的一年!
20位喜欢热闹的人聚在一起,乐此不疲地工作着。欢笑与悲伤大家都一起分享与担当!我喜欢这个“家”——中国教师报。
迎着新春的脚步,中国教师报走进了奋进发展的2012。我要为她插上彩色蜡烛,双手交叉紧扣,默默在心中祝福,为“我的中国教师报”许下三个愿望,第一个愿望,希望在2012年“我的中国教师报”智慧和力量并存,那样就一定能够冲破前进道路上任何艰难险阻,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第二个愿望,希望“我的中国教师报”迎着教育改革发展的春风,继续传播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最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最前沿的教育思想,全力服务和促进中国教育的变革,肩负起课改的重任,继续做好教育的风向标。第三个愿望,希望我们中国教师报继续以广大读者为本,祝愿辛勤工作在教育一线的广大教师,健康和快乐像阳光普照大地般环绕在你们身边,愿幸运和幸福像春雨滋润万物般飘洒在你们左右。
跋涉在每个日日夜夜
高影
又是一年。当我一如既往感叹如梭的岁月时,更不能平息的是,回首365个日日夜夜里,对自己是谁的拷问,对教育是什么的求索,对课改怎么做的深思,对每一篇报道的字斟句酌……
“让教育因你而改变”,涤荡着从来不追根究底的我。这个“你”,是我,是你,也少不了他与她;这个“你”是你们,也是我们,还是他们。“你”是指教育的每一位参与者,每一个受过教育或者即将受教育的公民,更是我们这支视教育为使命的传媒队伍。因为“你”,教育每时每刻都在、正在发生着改变。
在学校里,凡是校长有教育思想,所有教师就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在教室里,凡是以学为本的课堂,学生的心灵更舒展,思维更活跃,精神更投入,学习起来灵感有如起伏的山峦,接连不断。
正因为媒体有输送力量、传递热情的功能,我在想,如何利用好这张新闻纸,让更多的校长和教师有精神,有热情,有动力!同时,我们也从中凝聚力量与勇气。以文字为火种,以文章为火把,点燃自己,同时照亮别人。用自己的热情,传递光明。
有一天,你、我、他都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以孩子的笑容更灿烂为己任之心境,教育兴指日可待。
对人生来讲,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是积极的人生观和良好的价值观,是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所以,改变他,先从改变自己开始。有了这些,就有了执著追求的动力,而有了这种动力,就能实现更多梦想。就能唤醒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磨没了性子,湮灭了激情,成了劳累的原地转圈圈的陀螺的你我他。
让教育因你而改变;你,也因教育而改变。为了达成心中的梦想,我,跋涉在每个日日夜夜……
且行且珍惜 陈盼
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很幸运。
成长,有幸在乡间——我见过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和小伙伴逮过知了、捉过蚂蚱,认识稻子麦苗、摸过锄头铁锹……感谢父母,让我拥有一个纯粹的童年,大自然教会我懂得幸福。
求学,有幸在城市——在珞珈山脚下的文学楼里,在弥漫着桂花香的林阴小道上,在有几百万藏书的图书馆里,我怀着对知识的渴望,接受着母校的熏陶。感谢母校,感谢老师,教会我文明,教会我感恩,教会我如何去创造幸福。
无悔的选择,从城市走向农村——大学毕业,我捧着一个梦想,来到山区乡镇,当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第一次听见学生说“老师好”,第一次翻开学生的作业本,第一次被淘气的男生气得掉眼泪,第一次收到学生满满的祝福,第一次带着孩子们偷偷去春游……感谢孩子们,让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变得充实、多彩。3年经历,终生财富。
偶然的机遇,从农村来到首都——从来没有想过在北京工作,但是,一次机遇让我来到了这座陌生的大都市;从来没有想过会成为一名记者,但是,朋友的帮助让我越来越坚定了这个梦想。感谢亲爱的同事,感谢热心的读者,陪伴着我,在成长的路上。
忽然发现,从小到大,我有幸一直接受着最好的教育,父母、大自然、老师、学生、同事、读者,都给予我无私的帮助和人生的启迪。在每个年初,我都会细数这些幸福,让它一直温暖我的脚步,我告诉自己,友谊莫相忘,且行且珍惜。
而今仍需从头越
康秋菊
2011年对中国教师报来说,是向着媒体铁军迈进的关键一年。在报社领导的带领下,中国教师报在2011年的发展战略定为:锻造报格、精炼特色、升级管理、提升战力。由此,我们改变报纸的版面内容,改变自己。为了一个崇高的教育使命,前进!
2011,对我,是发展年,更是收获年。这一年,有发展:加入《民办教育周刊》,感受中国民办教育界的风风雨雨;转入报纸的经营部门,策划、执行一系列活动,接触教育最前线。有感动:报社领导带领我们这支队伍围绕课改这个大命题,披星戴月、身体力行;更感动着全国各地教育同行“改变教育”的酸甜苦辣!有收获:从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改变,工作能力的提高,认识更多肩负教育使命的教育工作者!有期待:2012年将会接触、认识更多熟悉的、陌生的教育同路人;将会参与、感受更多的教育事件;学习、领悟更深的教育理念。中国教师报仍会发挥更多的助推和引领作用!
回想每周,当我们拎着几百份报纸去送报,推着几千份报纸在报社楼上楼下运送的时候,有人看见会说:这应该是男同志干的。那时我们就会在内心微笑着:因为我们是铁军!
2012,我们满怀信心,更肩负使命,行动永远是我们的誓言!
让教育因你而改变!2012,雄关漫漫真如铁,而今仍需从头越!
爱,尊重和自由 吴盈盈
2011年,可谓是“学前教育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助推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适逢中国教师报改版,增设《幼儿教育周刊》,而我很幸运担任了这个版的责编。
在这一年中,我们满怀热情地深入一线,挖掘优质的特色幼儿园,积极倾听幼儿教师心声,关注幼儿园男教师的成长,同时通过开展沙龙等多种方式,与学前教育专家和幼儿教育工作者对话……每一次交流,每一次对话,我们都会感受到学前教育的发展与可喜变化,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有待于所有学前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路。
回顾2011年,梳理周刊报道过的幼儿园和幼教人物,我们发现:学前教育的根基就是爱、尊重,教育就是给幼儿自由、创造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成为有民主思想、有创造精神的未来人。
2012年,我希望《幼儿教育周刊》能与广大幼教工作者产生心灵的共振,碰撞出教育智慧的火花……
在此,特别感谢特约编辑徐志国、刘云,幼儿教育论坛版主张延忠、张红梅等老师为周刊付出的心血和劳动!
在路上,走
薛红岩
意料之外地与教育结缘,情理之中地走进中国教师报,我开始在懵懂中明白,生命的意义源于同事们一起,每天笑着忙碌到深夜的那份充实,这份充实,寄托于自己的使命和认识。
自我的进步,是我一生的追求。因为这份追求,我放弃安逸的象牙塔,选择在路上,走。我认为,只有在行走中得来的经历与体验,才是能服务于发展的思路。在这个浮华的世界探寻,让我在踏实中厚重,在厚重中成熟。
中国教师报人利用暑假加班,发起的“课改中国行”大型公益活动,就是在用行者的脚步丈量教育的深度。参加这次活动,不仅完善了我的教育观,更让我明白了中国教师报人对教育的使命和追求。每次出去采访,都是一次与灵魂的交涉,看到那些和我们一样,在为课改忙碌的教育工作者,我的心告诉我,没有理由不坚持去做。
在路上,走,是每个中国教师报人选择的生存方式,永远地把自己放在路上,是一种自我追赶的奔跑,是一种向着信仰的征服。在路上,走,让我明白了,课改是拯救孩子、发展教育的唯一出路;在路上,走,让中国教师报人,成为了怀揣使命、成长自己、点燃希望的教育火种。
在路上,走,是一种心态,向往进步;在路上,走,是一种追求,爱上充实;在路上,走,是一种方式,抵达理想;在路上,走,是一种人生,坚守教育……
2012,踏着希望前行
孙东
2011年,是我人生道路上的拐点。
还记得上学的时候,因为比较淘,我经常被老师体罚,有时候鼻青脸肿地回家,面对父母的询问,都不敢实话实说。那时候,就只有一个想法,什么时候才可以不用上学!
而当我步入社会,因为工作原因,再一次有幸接触我曾经不愿甚至讨厌面对的课堂,这一次,带给我的感觉却可以用“震撼”来形容,那就是高效课堂。如今许多学校课改后的新课堂,让我觉得学生仿佛进入了天堂——凭其所好,各取所需,个性发展……用“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来诠释真是恰如其分。
这时候,我仿佛看到了未来10年,中国教育改革的美好前景!
我很庆幸能加入这样一个团队:有执著的教育理想,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抱负的传媒铁军。
经历了艰难转型的2011年,在接下来新的一年里,我们不敢懈怠,背负着改变教育的使命,倾全力推动教育变革的脚步。总结过去一年的成果,规划新一年的任务,我们不骄不躁,继续创造我们新的辉煌。
2012,在课改路上,我们与你同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