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学”步—河北省邯郸市强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纪实(三)
(2012-01-03 11:34:01)
标签:
邯郸学步河北邯郸强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纪实宣传文化 |
分类: 专题·特别策划 |
第五步:建——重塑教学
传统课堂之所以难以打破,主要原因在教师观念的根深蒂固。新课堂的得以重建,首先要依托的便是新观念的引领。课改,表面上改的是课堂流程、教学模式,实际上却是一场观念的大变革。
邯郸市“学”的思维,让当地的教师在“学”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出超脱于“学”的东西。这些亮点,就是新课堂最鲜活的实例。
武安市第六中学在推进新课堂过程中,专门增设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来全面负责高效课堂改革,下设课改成果评审组、模式督导考评组、学案编制研究组、小组建设评价组、后勤服务保障组和课改宣传组等机构。同时,为推动高效课堂改革顺利开展,学校还制定了科学的考核制度,逐渐形成“六横十纵一个圆”的考核机制,逐渐探索出“三段六步快乐立体”新课堂模式。
复兴区通过政策引导,模式激活、教研助推、课题拉动、评价提升5项措施革新课堂教学,打造生态高效课堂。岭南路小学创建了“生命化课堂3S多元自组”教学模式,处处体现生命化课堂师生相伴幸福成长的理念;百花小学创建了“三测三调整”教学模式,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分别对教师和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测试,从而调整教学,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复兴路小学“四生教学模式”(生命的、生动的、生活的、生长的)等,都诠释了生态课堂的基本特征:共生性、有效性、全面性、自然性、生成性、个体性、社会性和发展性,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态化和高效性。
邯郸教育人对模式的追求,从一开始便已明确: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从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局面。
在馆陶县,魏僧寨中学提炼出了“五环教学法”;实验中学开创了“六步教学法”;房寨中学形成了“学案式教学法”;第一中学开创课堂自主管理模式。新课型为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搭建了平台,极大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在磁县,各学校也能积极学习新课改先进校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探讨适合自己的课堂模式,加大课程改革的推进力度。如阜才中学的“三环五步教学法”,贾壁学区的“20+20”模式,光禄学区的“先导后学,以练提能”教学模式,来村中学的“双向五环”教学模式等。
邯山区实验小学凭借先行一步的优势,提出了适合学校实际的“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五位一体”指向课堂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实现了课堂教学多方位、立体化的管理,有力的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临漳县张村中学校长张运成在张村中学提出“五四三一”课堂实施模式,该模式包括五个环节,四个要点、三个督查,一条主线。学校语文教研组以刘志英为带头人,推出“读——析——写”三型大课堂;英语教师陈志晶在课堂实践“学—测—交—展”四步流程; 王九英老师提出“知识整合,分段分类”学习方式。
邯郸市第四中学校长胡振林总结以往经验,在全校提出构建“1+1+4”悦动课堂模式,其理念的核心是激情主动、愉悦互动、和谐灵动、真实高效的课堂。
方程应用题的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是一个难点,学生大部分不会列方程。永年县第五实验学校副校长门社强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同事探讨、反思,总结了五步应用题教学模式,即自学、交流,展示、消化、检测等五步,效果不错。永年县第二实验学校通过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达标提升等操作,形成了五段式教学模式。
一年来的实践探索,邯郸市创建新课堂活动取得了很大进展,一些县区、学校创建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邯郸人有了自己成型的“模式群”。
不仅如此,教师、教研员也在发生改变,创建着属于自己的“新课堂”。
为了让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并做到公平、民主、和谐,邯郸市第七中学教师许丽和她的朋友共同研发了一个姓名选择器,取名叫“幸运到我家”。课堂上,基础的题目就采用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选学生回答。这种方法不仅让学生们觉得公平、民主,更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幸运的“危机感”,专注于自己的学习。
丛台区永和学校教研室主任张建华则主动出击,通过研究,主动去推动教育教学。她带领学校科研团队研究市级课题“自主性预习展示,营建和谐新课堂”,并牵头制订了学校的观课标准。随后该标准几经修改,由最初的“三维六度”改为“三维十度”,最终形成了“三维十度”的课堂观察评价体系。
正如教育局长赵浩军所说:他们创建的“新课堂”要让各个学校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课型的特点以及地域、师资和生源差异,吸收全国各地先进课堂教学模式之长,形成适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课桌摆放、设计学案,到教师导学,每校每班均可不同,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是让每所学校的“新课堂”都成为师生喜爱的激情课堂、快乐课堂、兴趣课堂、魅力课堂、高效课堂,努力构建民主、和谐、开放、富有活力的“新课堂”。
而在未来,邯郸市还将组织全市最优秀的教师,分学科、分学段、分课型、分单元,打造一批精品课堂模式。在此基础上,提炼形成富有邯郸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群,真正形成百花齐放的生动居面。
第六步:创——教育新文化呼之欲出
“我叫崔嘉伟,我想当一名体育班长。我练跆拳道已经一年多了,我感觉自己的身体特棒,吃饭多了,生病少了,而且有劲了……所以我要当上体育班长,带领同学们锻炼身体,我会把自己学到的本领教给大家,让同学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请大家选我当班长。”
一次3分钟的演讲竞选,曙光小学三年级(1)班的崔嘉伟一点也不敢马虎,既要总结自己的优势,又要真诚有效地表态、拉票,最终能否成功,还要看对手的实力和“选民”的意愿。如今,担任大队委和大队长的六年级学生赵轩野、卢胤澄、任玮瑶等人,都是在学校2008年开始实施“我主动”竞选班长制度之后,竞选成功的学生干部,他们对于各班的竞选工作评价是“搞的生机勃勃”。
“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体育教师出身的曙光小学校长彭保祥,深谙这个道理,他从研究少儿成长规律入手,带领曙光小学建构并完善“我主动”教育七大体系,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我主动”学校文化,不断激发每一个少年主动发展的潜能。这里的孩子,每天都迎着“曙光”走进校门,收获成长的快乐。
邯郸市26中,一个以“人文、绿色、创新”为内涵的文化和谐校园已经成型。在那里,一草一木都是知识的传播媒介,都散发着教育的内涵,如学校的沁心园、谐趣园、麒麟园、涂鸦墙、成语典故墙等,它们都在开启智慧,润泽生命。这些文化都生成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为学生的发展奠基。
传承文化是教育的功能,创造文化更是教育的使命。因而,做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形成自己的文化。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邯郸市的教育,在传承文化的同时,更是在创新自己的文化;邯郸教育人的追求,也是在建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之上,形成具有邯郸特色的教育文化——这是“教育学”的终极目标。
赵浩军希望,全体师生摆脱“模式”外在形式的束缚,在此基础上全面拓展,使“开放性引导、探索性体验、互动式发展”的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成为师生自觉遵循和实践的新课堂文化,最终实现从临帖到破帖、生成邯郸模式的“蝶变”。
从文化的引领层面,邯郸市教育局的办公文化,也带了个好头。从邯郸教育追求的目标到学校教师的文艺作品,从教育的“六个革命”到“三师”解读,从培养学生的“十个一”到“双爱好”,楼道里都有精致的呈现。
“办教育需要有一点境界的!”郭矿生如是说。因此,他对好校长提出了五条要求:高站位、细管理、精教学、重文化、爱师生。
在这样的好校长的带领下,一批有特色重文化出成果的学校不断涌现。比如,百花小学的养成教育培养好习惯,邯山区光明南小学的经典诵读培养好口才,学步桥小学的“桥文化”培养好能力,31中的太极拳活动培养好体魄等。
邯山区渚河路小学是地处城乡接合部的一所普通小学,但它却拥有“创意空间手公社”、“小百灵合唱社”、“金色童年舞蹈社”等20余个社团,其社团文化和课程文化令同行刮目相看。邯山区实验小学在科技教育特色的创建中,使科技教育覆盖每一个班、每一名学生,开发了校本教材《放飞梦想》4册和《梦想从这里腾飞》3册,将必修校本课程和选修的兴趣小组有机结合,不断彰显出学校浓厚的科技文化……
正如邯郸市广泰中学校长康月兰所言:学校文化的力量更多体现为一种对价值观念的认同与理解,由此形成的“校魂”。而学校文化的育人作用,主要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的,是文化到学校育人的“毛细血管”里的影响,形成了师生的一种气质一种精神。
这种气质或者精神,便是邯郸教育走向全国最好的“名片”。
邯郸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早在7300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堪称文物大市。如今,当年的“学步桥”历史遗迹犹在,邯郸教育人在新的“学”路上,走出了不一样的精彩,重建了属于邯郸教育的开放的“学”文化。
伴随着2012年新的“1号文件”的出台,邯郸教育人还将沿着这条路坚定地走下去,在行进的路上继续“蜕变”,继续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