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保华:我们需要这样的课改书记
(2011-07-10 20:34:10)
标签:
田保华我们需要这样课改书记李南沉教育 |
分类: 专栏·决策者说 |
课程改革的确难,难到任你想象的程度。一个人观念的转变,行为的转变,尚且艰难,更何况是一大群人!是谁促进了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群体教师的行为转变,“成全”了殷都区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殷都试卷”给出的答案是:以区委书记李南沉为代表的管理团队!这虽说稍稍有些意外,细细想来却也在情理之中。早在2008年,我随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组考察殷都区的时候,就已经切实感受到:李南沉书记是一位民生书记、教育书记,是一位好官。我敬佩、敬重他!
李南沉书记是一位“有道”之官。他对教育、教育改革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认为,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应该是第一位的。政府和家庭一样,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当下学校教育在“应试”中的迷失,导致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了“分数”和“升学率”的牺牲品。我们推行改革,就是让我们的孩子不再厌学,不再逃学,不再撕书;这是一个家庭应该有的幸福。殷都区应该选择从课改出发,作为“教育重建”的突破口。于是,安阳市殷都区就有了一句响亮的口号: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课改是最大的政治!至此,我要说,李南沉书记是一位好官。
他是一位有道德的官员,是一位有益于殷都区人民的官员。不要说,李南沉书记曾经做过教师,有教育经历;我们不正在做教师、做教育吗?我们中的所有人都达到这种境界、具有这种德性了吗?做人有人德,做官有官德,做师有师德,这是最低的底线要求,这就是道,这就是德。
李南沉书记是一位“遵道”之官。他认为,我们改不了人才选拔制度,我们可以改变培养方式;从区域内的教育自身改起,推行素质教育,让孩子们快乐起来,不再受唯分数论的扼杀。我们不以追求分数为目标,并不是放弃分数——课改旨在提高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愿意学习、喜欢学习,分数一定不会比以前低。所以,分数是我们的副产品,而且副产品的“产量”要比以前作为主产品时要高得多。事实也正是如此:去年一年,殷都区的学生增加了5000多人。大多数是殷都区的学生“回流”的,也有外区学生慕名而来的。殷都区的课程改革得到了认可,受到了欢迎。这就是规律。
当李南沉书记带领着殷都区的教育工作者们喜摘课改硕果的时候,我们还有为数不少的顽固不化的人,还在异常固执地认为,高考不改革、课改没法改,分数和快乐不可能同时获得。这就是不懂道,不懂规律。李南沉书记认为,课程改革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课改就要改思想、改课堂、改学生、改教师、改管理,这也是道,也是规律。改管理,就是改命令式、挤压式、惩罚式管理为服务,建立学校、教师、学生三级主体自主管理新模式,这更是道,更是规律。因此,殷都区对教育局直属机构进行了改革,确立了服务理念,增强了服务意识,强化了服务功能,提升了服务水平。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是有“道”的工作,也是“德”的工作。只有“遵道”,遵循规律,才能有效的达到目标。
李南沉书记是一位“给力”之官。首先,他善于学习,是一位思想者。为了引领教师观念的转变,他与全区教师共同读书,并分享读书感悟。正是由于他善于学习,善于思考,才给出了“如何制定课改的路线图”、“课改到底改什么”、“构建什么样的课堂”、“创新什么样的机制”等这些“试题”的正确答案。作为教育人,我们善于不善于学习,有没有思考,会不会思考,有没有、会不会持续不断的思考?
其次,他是一位行动主义者。他不是一位靠行政命令来推动工作的人,而是一位行动者、实践者。仅2010年一年,李南沉书记就写了关于课程改革的十几篇文章,他还亲自推荐教师读书篇目和参与制定殷都区教师读书计划,亲自领导和制定殷都区教育发展规划,他甚至每周都要深入课堂,和老师们一起观课评课……他“三顾茅庐”,邀请教育专家出任殷都区教育发展总顾问,同时构建“高端智囊团”。去年,对抵触课程改革的6名校长直接撤了职。他力主推出了新的教师评价体系和评价办法,以学生评价为主,学生和家长的评价占60%,其他评价占40%。评价体系和评价办法的彻底改变,调动教师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他有一句名言:我们要有一种气概,打不开保守的大门,就把房顶掀掉!这样的书记,一想到他就“给力”,一听到他的名字就“给力”!
人,总要有一点精神,总要有一点境界,总要有一点追求。做一任局长、做一任校长,总要让一方教育、总要让学校的品位有所提升。做了教师,就要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提供优质的服务。
做了牛,就不能误春!这就是道,这就是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