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别策划·读报会-引领出高效  深读生“疗效”

(2011-05-12 11:47:41)
标签:

特别

策划

读报会

引领

高效

深读

疗效

承德

教育

分类: 专题·特别策划

编者按:中国教师报有“读报会”,倡导边读报、边反思,进而学以致用,去践行;河北省承德县在全县教师中开展学习《中国教师报》读后论坛活动,倡导教师“读、写、讲、做”——这样的区域实践,既是对中国教师报专业引领作用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当地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助推。本期,我们从该县校长、教师“做”出来的成果中,遴选摘录部分作品片段,呈现给读者。

 

引领出高效  深读生“疗效”

新督学读出课堂智慧

尤志杰:还权给学生

头发长了,我来到了“定点”理发馆,没见到常给我理发的老板,而他的徒弟小松在店里至少两年了,却说不会剪“板寸”。我迟疑一会说:“没关系!来吧!”理发完毕,自己感觉很满意。回来的路上,浮想联翩……我们的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教育的本质在课堂,区域均衡的突破口在课堂,素质教育的落脚点也在课堂。如何让理念落地,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式是课改的关键。遗憾的是我们的一些老师,就像理发的老板,不给徒弟机会,仍然在课堂上霸占着讲台。长此以往,学生不但失去了表达机会,失去了自信,更可悲是失去了创新的能力。

课堂是学生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当务之急。放手吧,老师们!还给学生应有的权力。

(作者系河北省承德县教育督导室副主任)

 

新校长读出特色建构

胡维锋:学校发展需构建特色文化

《特色发展需以学生为本》一文,谈到重庆市学校特色发展的问题,引发我的思考。反观我校发展,特色建构正是定位于“阳光体育运动”,但前段探索处于粗放阶段,我们忽视了特色学校建设的主体——学生。

经过教育局、学区中心校的多次指导和自己的反复试验,我们对“阳光体育运动”进行了彻底的改革,把民间喜闻乐见的一些传统游戏移植到大课间,又开发了一些新游戏,自制了一些器材。活动时,把校园活动场地划分为8个区,每个区域有固定的活动内容。每天每班都要按大课间活动指示牌,轮换到一个新的活动区域,周而复始地循环……当然,我们还要将“阳光体育运动”打造成一种文化,从而构建学校的特色文化,最终实现文化育人。

(作者系河北省承德县三沟镇中心小学校长)

 

赵德志:特色建设要从特色项目入手

通过阅读报纸,我们从《特色发展须以学生为本》一文中领略到:特色学校建设是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完成的,而特色学校建设必须从学校特色项目入手。

经调查发现:小学生古诗文诵读情况不甚乐观,因此,我们将怎样让学生在小学毕业掌握古诗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为特色项目创建的内容,根据学区实际,学区中心校确立“古诗韵律诵读”为学区特色项目。目前,古诗诵读与欣赏的特色项目在不断推进,背诵已经逐步成为这里学生的良好习惯,并内化成学生自觉行动,从而成为学校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作者系河北省承德县六沟学区中心校校长)

 

刘长国:挖掘学校内涵构建特色

龚春燕的文章《特色发展须以学生为本》,介绍了重庆市特色学校建设的经验,很多做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为学生健康发展,薄弱校同样也能办出学校特色。我校在全县农村初中里面,各项条件都比较薄弱,我们将体育强校作为学校发展的突破口,从“两操”入手,建构“体育强校”的蓝图。特色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建设。我认为,深入挖掘学校的文化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我校虽地处偏僻的农村,但学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光荣传统,需要我们去挖掘和继承。我们寻访老校友、老领导,将学校历史进行整理,在全校上下进行宣传,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师生们达成共识,要将我们光荣传统传承下去。办出山区学校自己的特色。

(作者系河北省承德县三十家子初中校长)

 

新教师读出特色文化

迟兴侠:以学生为本铸特色

龚春燕的《特色发展须以学生为本》一文指出:特色是“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和风格”。不管是学校办学特色,还是特色学校建设,其出发点都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阳光文化”是我校特色文化建设的主题。如果仅从课堂教学上来说,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应该培养知识+能力型的人才。我们应追求实际、实用、实效的有效课堂;重视体验、参与的过程,打造“生命课堂”;让学生“享受快乐学习”,打造“阳光课堂”。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出“教育不是刻板的训导,而是教育生活的一种润泽”,来诠释我们“阳光课堂”的内涵,彰显阳光教育的魅力。

(作者系河北省承德县承希学校教师)

 

新教师读出尊重文化

张艳芬:尊重学生从蹲下身子开始

《中国教师报》刊登的文章——《尊重学生  营造课堂安全感》。我一次次的捧读,如同经历了一次次心灵的碰撞、思想的颠覆、灵魂的升华。我认为,教师应该蹲下身子与学生沟通,营造课堂的安全感。这不仅指身体上蹲下去,而是指心态上蹲下去。

“蹲下”是思想的转变,是教师的一次自我反省与角色调整。但仅有“蹲下”的姿态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对学生多些宽容,多些理解,去尊重、倾听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富有鲜活的生命力,我们才能赢取教育事业的成功,成为真正的新教师。

(作者系河北省承德县三沟中学教师)

 

新教师读出发展智慧

尤志会:让读书成为教师生活的常态

《中国教师报》刊登的《期待教师阅读的春天》一文,就当前教师读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等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有人说,教师身上的书香,就是最具“杀伤力”的教育“软力量”。我想,唯有教师爱读书,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才能营造出整个社会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应该说,热爱读书的教师,是社会的一笔无形资产。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做“学习型教师”应当成为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推动教改,要从推动教师读书开始。愿读书成为教师生活的常态。

(作者系河北省承德县承希学校教师)

 

王玲波:让名著成为教师升级的“宝典”

读了《读书,理应成为教师的经典动作》后,深感于教师读书之难。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给教师的建议》一书非常符合我们教师的阅读要求,它已经成为我努力升级的随身“宝典”。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操作性很强,也能让我们感同身受。同时,这本书还能让教师更好地把握这个时代的节奏。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发,把教育好孩子的建议向我们娓娓道来。对照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不禁对这位前辈产生深深的敬意。让我们读名著、用名著,让名著成为我们升级的宝典。

(作者系河北省承德县第二小学教师)

 

张志存:读书给力教师专业成长

读了《读书理应成为教师的经典动作》一文,让我想到了我的专业成长之路,在一点一滴的思索和梳理我的成长之路时,感触很多,收获颇丰。

为有源头活水来——于阅读中为成长之路奠基。阅读大餐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也开始更多的反思。书海无崖勤涵泳——于博览群书中日省月修。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常读书和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书破万卷求自如——于勤耕笔綴中绽放教育智慧。在写作中为行为寻找理论支点,在反思中不断改进教育策略,最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总之,读书给力教师专业成长。

(作者系河北省承德县瓦房小学教师)

 

宋立新: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要胸襟开阔。首先,老师以宽容的心态,悦纳孩子们形形色色的错误。对待孩子的错误不能简单、粗暴;其次,老师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那一句“对不起”,或许就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要心中有爱。我理解的爱应该包括两方面,一是我们对工作的爱,二是对学生的爱。爱工作,在工作中寻找快乐,做一个幸福快乐的老师;爱学生,关注每个孩子的努力、进步、闪光点,把指向学生的食指改为大拇指,关注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就要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心情舒畅,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敢于创造。

(作者系河北省承德县实验小学教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