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林松:《中国教师报》是教师的良师益友
(2010-11-23 12:50:32)
标签:
古林松中国教师报教师良师益友广东中山进修学院 |
分类: 转帖·他山之石 |
结识《中国教师报》,是在2005年。那年夏天,我到杭州上城区教师进修学院学习,该学院老师在培训课上向我们宣传了《中国教师报》,我才知道有这样一份属于全国教师自己的报纸。回来后,我就让图书馆订阅了一份报纸。《中国教师报》每周仅一期,总是让人引颈翘望;每一期报纸送到,我都象见到了亲人一样,感觉非常的亲切。几个板面的文章,都非常贴近教师的生活,贴近老师的心。
《中国教师报》是广大教师的良师益友,适宜的阅读天地。教师是率先进入学习型社会的一个群体,阅读是教师作为一个文化人的一张“名片”。但是教师读书必须要有选择,要能够为我们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服务。《中国教师报》就是非 常适合老师们的一位好伴侣,是一线老师学习、研究、交流的好载体。我经常与同事们就阅读到的好文章进行分享,其中不少都是从《中国教师报》上读到的好文章。
《中国教师报》也是广大教师的耕耘苗圃,贴心的精神家园。笔者已经从教26个年头,现在从事教师教育工作。我深深认识到:作为培训者,必须“顶天立地”,努力研究基础教育教学,才能够使自己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够给一线老师于专业的引领。所以我在认真学习、“补练童子功”的同时,尝试着写一些研究文章。自1991年以来,已经在全国30余种刊物发表了教育教学科研文章200多篇,其中《别目中无“人”》、《母校之道》等8篇文章陆续在《中国教师报》发表了。因为经常写文章,也与不少刊物的编辑老师建立了联系。我发现《中国教师报》的编辑是最敬业的!有时候,早上刚把文章用邮件的形式发过去,下午就收到了编辑的回复,提出修改的建议。《中国教师报》编辑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一线老师学习、致敬!
《中国教师报》还是广大教师的思想库和资料库。我负责中山市中学语文教师的培训工作,在培训课堂上,我经常把从该报上阅读到的好文章介绍给一线的老师们。“新观察”上的文章,敢于针砭时弊,贴近教育现实生活,很有可读性。“海外”则站在世界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很能够指导一线老师的教学改革实践。例如《还在让学生举手发言吗?》,介绍了英国课堂改革的先进做法,很有指导意义。我给一线老师介绍推广这一做法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很新鲜。最近,“现代课堂”组织了一系列关于课堂教学研究的文章,高屋建瓴地审视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很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准备好好研读这些文章,并把她开发为教师培训的一个专题课程。我相信这样贴近课堂教学实践的专题培训,一定会受到一线老师欢迎的。
又到了订报刊的时候了。我联系了几所学校,他们一听有这样一份报纸,都纷纷表示准备订阅《中国教师报》。有这样一批敬业的编辑用心经营,有广大教师的真心爱护,《中国教师报》一定会绽放出最美的笑靥,为广大的中小学老师带来更多的幸福与快乐,帮助我们实现专业的发展和提升。
(作者系广东省中山市教师进修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