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义国:为所有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2010-11-02 16:52:07)
标签:
冯义国顺义区所有孩子幸福人生奠基区域均衡教育 |
分类: 专栏·决策者说 |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化解教育发展多重矛盾和问题的根本手段,更是为所有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顺义区在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工作中,进行了不断的实践和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教育支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条件
顺义区不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合理安排预算内教育经费,依法有效保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在教育经费安排上,结合教育发展规划,始终坚持“教育优先”的原则。区财政不断完善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尤其是重点加大了对农村中小学校的投入,努力缩小城镇中小学校办学条件上的差距。
优质资源——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载体
教育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考虑到我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地区人口不断减少。多年来,我区持续进行了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目前,顺义区正筹划进行第三次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将结合校舍安全改造工程,通过在城区周边和重点镇建设寄宿制中小学,使农村中小学达到抗震要求,达到适宜的办学规模,从而进一步满足人们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师资建设——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环节
顺义区牢固树立教师是“第一资源”的人力资源开发理念,把队伍建设作为进一步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第一、不断完善干部选拔、培养、任用、考核、奖励一体化的中小学干部队伍建设机制。学校中层干部采取公开招聘,建立了领导干部竞争上岗的有效机制;第二、不断加强教师培训,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后劲,分别与北京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签订干部、教师培训协议,联合开展涵盖中小学所有学科的教师全员培训,教师素质特别是农村教师的素质得到了强化和提高;第三、通过竞赛拉动,打造教师基本功;第四、发挥骨干教师带动作用。制定《中小学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园丁新星选拔、管理和奖励办法》,每三年为一个周期,评选奖励各级骨干教师;第五、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新课程改革——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任务
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将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定位在落实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建立课程改革实验经费保障制度、教师培训制度等多项管理制度,扎实推进课程改革。积极落实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通过传承、发展、创新、提升等四种方式筛选区域教育资源,生成了一批地方课程教材。
构建多维立体式质量评价体系。体现在评价内容上,兼顾学生德、智、体、美诸多方面的发展;在评价方式上,书面检测、口试操作、日常观察等融为一体。实施新的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方案,使得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科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成长。
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均衡发展不是短期、单一发展,而是持续、整体的发展。教育发展不均衡有着长期、深刻的历史原因,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有一个过程,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将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今后,顺义区将进一步落实基础教育“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推进区域基础教育均衡高位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所有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北京市顺义区教工委书记、教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