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林:努力探索一条贫困县办强教育的路
(2010-10-25 23:40:36)
标签:
韩志林努力探索贫困县教育河北 |
分类: 专栏·决策者说 |
河北省临城县作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面临着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教育投入不足、发展不均衡等现实问题。但是,经过近几年来的发展,临城教育形成了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格局,即以义务教育为重点,高中段教育为龙头,其他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新格局。
巩固提高学前教育成果。通过提高办园水平、加强幼儿园上档升类、规范化管理,巩固学前教育成果。截至目前,临城县有6所幼儿园顺利通过邢台市农村一类园验收,31所幼儿园达到邢台市农村二类园标准。临城教育在幼儿教师聘任上严把入口关,各幼儿园聘用的教师均达到幼教专业标准。近年来,全县采取请进来、走出去、集中培训、岗位练功等措施,提高幼儿教师的业务水平,以优质的师资队伍,有效带动幼儿园入园率。目前全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0%以上。
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七山二水一分田”的临城,农村义务教育均衡需用“优惠”奏凯歌。全县在制定优惠政策、分配评优指标时向山区薄弱学校倾斜。在核定编制时,按需设岗,保证农村学校特别是山区学校教师编制的基本需求。通过实施新任中小学教师首先到农村学校任教,城乡学校之间、城镇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之间教师、校长的交流,优秀教师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提高山区工作教师待遇等举措,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双石铺中心小学原本处于海拔888米高的深山中被人们称为“小西藏”,经过新建后使老区孩子享受到同城里孩子一样的受教育的权利。
打造高中教育品牌。高中段教育是临城教育发展的“龙头”,临城教育扣紧教育以质取胜的生命线,发展高中教育,打造临城中学品牌。在课改的新形势下,更新办学理念,以课改理念渗透课堂教学,强化对新理念、新课标、新课程的研究,重视学生自学能力、主动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深化教学改革,建设起“轻负担、浓兴趣、大容量、高效率”课堂新模式;在管理上寻求新突破,做到管理精细化、服务全程化、工作无缝隙,最大化发挥人力、物力、财力等有效资源。多种措施并举之下,临城中学高考成绩自1995年以来,连续十六年蝉联邢台各县市榜首,有力地提升了临城高中教育品牌及其核心竞争力。
因地制宜凸显职业教育特色。如果说高中教育是临城教育的龙头,那么职业教育便是临城教育的特色。以临城职教中心为依托,临城职业教育初步形成了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为中心;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变乡镇成人学校为技术推广基地、就业创业基地、文化娱乐基地的“一二三”工作模式。同时,职业教育和义务教育有机结合,在各乡镇初中学校实施“初三分流”教育和“绿色证书”教育,使那些升学希望较小的学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前提下,学到了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既巩固普九成果又控制了学生流失,又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拓宽了渠道。
用心服务教师专业成长。临城教育把教师队伍培训作为快速提升教师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总结出“突出研究性、体现前瞻性、发挥自主性、重视指导性、强化实践性”的培训模式,狠抓校长培训、教师全员职务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新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以及综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全面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截至目前,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小学教师学历提高率达71.9%;初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99.54%,初中教师学历提高率达67.8%;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95.32%,职教中心教师学历达标率94.2%。
另外,临城教育还借鉴了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等课改经验,结合县域教育具体实际,制定了“双自主四环节”教学法,极大的改善了学生负担过重的情况,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总的来说,自“普九”验收后,临城教育质量一年一个台阶,在近年邢台市政府组织的历次教育督导评估中,教育质量稳居全市之首,始终走在了河北省前列。
(作者系河北省临城县教育文化体育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