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5中首推六年一贯制改革试点
(2010-08-31 23:13:21)
标签:
北京35中六年一贯制改革试点人才创新教育 |
分类: 专访·记者手记 |
北京35中尝试与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协会(京区)合作办学,在北京地区首创“科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班”,试图通过中学六年一贯制课改项目,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入手,彻底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记者从7月10日召开的北京35中“科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班”首届研讨会上获悉,进入该校“科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班”的学生,将“享受”中学六年一贯制教育,学习为其量身订做的课堂,高中还将被交换到国外学习半年。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罗洁出席会议,并表示将在政策上给与支持。
据了解,北京35中此项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实验从2008年开始,2010年正式运行。按照项目设计,“培养班”每年招生2个班共80人。“他们也参加中考,但不设录取分数线,将直升本校高中。”该校校长朱建民介绍说,中学六年一贯制课改项目,中考只作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之一。学生将在初三第一学期就结束初中所有课程的学习,初三第二学期开始进入高中课程学习。“初中提前半年上高中课程、高中压缩必修课课时,节省出来的时间,一方面利用这些时间给学生开设大量的富有学术性、创新性的挑战性课程,另一方面学校将把他们交换到国外学习半年,让其体验多元文化,培养国际视野,从而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发展需求。”朱建民表示。
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探索,北京35中还与中科院合作为“培养班”学生量身定做新课程,中科院的专家还将为该班学生直接授课。学生完成学业后还将由中科院科技协会(北京地区)与学校共同颁发结业证书,具有特殊才能的还将由中科院院士向国外大学推荐。
据介绍,北京35中正在为“培养班”申请四项优惠政策。包括该班学生参加中考但升入本校不设分数线;中学六年学校实行自主排课;高中会考学校自主命题;与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对接,建立高校“直通车”。朱建民表示,“学校也想尝试学生在高中选修的大学预备课程到高校能免修学分,尽管目前施行有困难,但也是未来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
罗洁在研讨会上表示,首都教育界要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积极寻求破解之道。他认为,创新人才不是面面俱到的发展,而是德才兼备的全面发展,目前,转变教育方式是破解创新人才培养的突破口,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