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市昌平区昌盛园小学校长吴宝文科研立校之路

(2009-04-21 19:16:08)
标签:

昌平区

昌盛园小学

吴宝文

科研

穿鞋

走路

真功

特色

教育

分类: 专访·记者手记

穿鞋走路练真功 科研三步创特色

——北京市昌平区昌盛园小学校长吴宝文科研立校之路

 

从1989年触摸课题,初涉科研,到2009年引领教师科研,带动学校整体发展,创建特色之路,北京市昌平区昌盛园小学校长吴宝文用20年的汗水与艰辛、探索与创新,不仅赢得了“北京市杰出校长”等荣誉称号,更是谱写了她作为教育管理者独特的“科研三步曲”。成为昌平区教坛上又一位闪亮的“名星”。

“一名迈上科研之路的新兵,带着身边的实验教师,把阳光雨露洒向每一个弱智儿童,用心奏响一曲挚爱之歌。”

第一步曲

穿别人的鞋,走别人的路,磨炼科研基本功

吴宝文最初接触课题还要追溯到二十年前。1989年,为了让弱智儿童和正常儿童一样在党的阳光下健康茁壮地成长,北京市昌平区教委将中央教科所陈云英博士的《弱智儿童随班就读》课题放到了巩华中心(当时叫沙河中心)。当时作为主管教学副校长、教导处主任的吴宝文,虽然对科研知之甚少,但凭着青年人的工作热情,毅然决然地接受了任务,选择了中心校二年级(3)班作为实验班,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辛的研究历程。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是吴宝文从事教育以来一直坚信的教育理念。

她说:“我们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关心这些弱智儿童,小心翼翼呵护他们的自尊心。这些孩子就会把我们当成他们的妈妈,亲近我们,愿意接受我们的教育和训练。”

带着这个信念,吴宝文和课题管理组的领导专家一起探讨弱智儿童随班就读的管理模式,和实验教师一起摸索“分层教学”课堂教学模式,从科研入手探求“随读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补偿和矫正方法”。

多少个日日夜夜吴宝文和她的研究团队为弱智儿童的教育苦思冥想,为弱智儿童的行为反复而牵肠挂肚,也为弱智儿童的成长而忘我付出。她将热心、爱心、诚心、耐心全部倾注在这些孩子身上,挥洒汗水辛勤耕耘,同时也收获着快乐与幸福。

五年如一日的研究,使吴宝文在实践中逐渐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形成了弱智儿童随班就读学校管理模式和“分层教学”课堂教学模式。三名弱智儿童有了明显的进步。1991年,在巩华中心召开的弱智儿童随班就读现场会上,吴宝文主持的实验成果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高度评价,称其为“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农村实际的特教道路”,并将他们的经验在全市乃至全国推广。

这段的科研尝试,让吴宝文饱尝到了初涉研究成果的甜蜜,也打磨出了她科研的基本功。

但她是一个善于从经验中反思的智者。成功之后的吴宝文并不满足,而是陷入另一思考:随班就读课堂教学中的“分层教学”,如果推广迁移到普通班,应该可以让更多的孩子收益,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带着这种想法,她开始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多次的观摩交流研讨,老师们逐渐领会并在教学中实施,学困生自信心也得以增强,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一个初尝科研胜果的勇士,带着教师团队奋勇拼搏,风雨同舟,走过了一条漫长而艰辛的研究之路,体会到了跋涉之乐。”

 

第二步曲

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锤炼科研型团队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用在吴宝文校长身上再合适不过。

1995年10月,吴宝文奉命到当时的昌平区二毛学校担任校长。破旧的校园环境,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的师资队伍,紧紧张张的人际关系使吴宝文刚踏入校园,心就凉了半截。

但是吴宝文对自己说:“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只要你用心,办法总比困难多。”

自此,吴宝文吴校长开始了艰难的跋涉历程。

吴宝文清楚,初入校门,获得教师的认可很重要。于是,她白天忙于学校的工作,晚上回家认真备课,率先在全校做公开课,并诚心邀请教师们来听课。课后,从老师们面带微笑、敬佩的表情中,吴宝文知道她成功了。从此,在老师们的心目中,这位年轻的校长不仅重视教学而且是教学的行家里手!

课题就是学校科研的“标的”。吴宝文坚持“通过教育科研,把教师装进课题里,让教师与课题一同发展”。她与班子成员一起,积极策划并主动申请参与市、区两级课题研究。十年时间里,二毛学校的教师参与国家、市、区级课题研究十余个,一批骨干教师迅速脱颖而出。教师们在研究中成长,团队也在合作中壮大。

那时候,吴宝文在自己的工作日记中认真地写到:“通过科研兴师、促教、立校”。她做到了。当家长们都说“孩子放在二毛学校我们放心”时,她和他的教师们都欣慰地笑了!

也许正是“科研”这条纽带使得她和教师们有了更多的话题,也有了更多的沟通机会,教室里、楼梯间、回家的路上是她与教师们经常研讨的地方,在平平常常的交流中、在琐碎的不上串的小事里,吴宝文校长和教师的心贴得更近了。

“真诚自然的谈吐、发自内心的笑容,让人仿佛清澈见底;时刻挺直的腰板、鲜红夺目的衣服、高高盘起的发髻,给人一股子昂扬向上的劲头儿;她无论听别人说话还是自己说话时,透出的那股子专注的神情。”学校教师这样描述自己眼中的吴校长。然而就是这位倍受尊敬、倍受关注的的知名学校校长,却喜欢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朴实、普通”的人。

“和吴宝文校长接触渐多,我发现她是那种抱朴守拙、心无旁骛、一根筋专注做事,单纯又实在的人——做校长,她心里琢磨的都是学生、教师和学校怎么发展……搞课题,她不懂借题发挥,而是一门心思钻进去,边学边做……”这是北京教育学院名校长工作室负责人季苹教授对吴宝文校长的客观评价。

 

“一个科研经验丰富的引路人,凭着睿智与执着,引领教师团队,锐意进取,探索出一条特色之路,谱写了一首创新之曲。”

 

第三步曲

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打造学校办学特色

正当吴宝文带领二毛学校这个团队稳步前行之时, 一纸调令使她平静的工作生活又起波澜——她被任命为昌平区昌盛园小学的校长。昌盛园小学是一所社会关注度很高的百年老校。这所学校无论是文化背景、学生来源,还是教师基础、家庭背景等与二毛学校相比都有很大差异,而且学校规模大,学生思维活跃,教师教学水平高,头脑灵活,对新生事物接受很快,培养学生也各有自己的思路和高招。

面对如此的重担,吴宝文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干,就要尽全力干好!”不服输的犟劲使吴宝文又“振作”起来,进行调查研究,来到教师中间,来到学生中间,来到家长中间。认真倾听,仔细观察,掌握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对学校工作进行整体诊断。从学校的问题出发,寻找一条能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的可行之路,全力打造学校的教育品牌。

三年里,吴宝文与党政班子、教职工代表一起,利用假期,认真研究、商讨、制定了学校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从科研切入,整体规划,整体构思、整体推进。并很快形成了昌盛园小学的特色。

国家总督学顾问、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在给吴宝文的一封贺信中这样写道:“昌盛园小学借鉴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四个尊重”的内容,将“尊重所有人、尊重自然、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科学”确定为学校的校训,这是很有价值的!在这一基础上,你们又建立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室,使它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学习中心,信息中心,研究中心和经验交流中心。这更是一个创举!”

天道酬勤,吴宝文校长凭着对教育事业的赤诚,凭着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凭着对祖国花朵的挚爱,凭着顽强的毅力,以科研为先导,科研带教研,教研促教学。引领教师以尊重为前提,把精力放到教育教学上,放到教育教学改革上来。

学校在吴校长的带领下喜结硕果,群星璀璨。教师们和谐相处,研究气氛日益浓厚,同伴互助的情景随处可见。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每一位教师都不甘落后,力争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他们把工作当成事业去追求,视为自己生命的组成部分,在工作中实现生命的价值。课堂教学也悄然发生了变化,真实、灵动更具实效,学生学得津津有味,积极主动,学有所获。

吴宝文形象地将这些变化总结成:“盐”出课堂教学的滋味,“岩”出坚强的教师团队,“延”出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颜”出师生喜悦的笑脸。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既须付出,又长才干。”这就是科研的魅力所在。吴宝文正是在科研中“研”出了喜悦,“研”出了精彩,“研”出了改变自己的力量!

如今,鲜红的证书、闪光的奖杯,师生的成长,学校特色的形成,记录着吴宝文校长“研”的足迹,也闪耀着吴宝文校长“研”的光辉。

陶西平评价说,“吴宝文校长是个科研型的校长”,并对她通过“穿别人的鞋,走别人的路,舞出自己和教师们的科研基本功;穿别人的鞋,走自己的路,舞出教师队伍共同研究的魅力;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舞出学校办学整体特色”三部曲,表示赞许,认为“很值得大家深入地研究学习。”

回首20年的教研之路,吴宝文发现:科研不仅提升了她的领导力,更是培养她捕捉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是“小火慢炖”管理风格形成的过程,是与干部教师沟通、形成团队凝聚力的过程,也是学习型组织建设、学校文化构建的过程。这些科研的“妙”处,使得吴宝文“在通往成功的路上,走得更快、走的更远”,更是获得了无以言表的职业幸福感!

“这是一条科研的路……这是一条严谨的路……这是一条分享的路……这是一条成功的路……”吴宝文相信,路的尽头,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教育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