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叫停选拔班“破冰”小升初
(2009-04-15 21:19:36)
标签:
北京叫停选拔班破冰小升初家长占坑教育 |
分类: 专访·记者手记 |
“跟踪重点中学动态、选报优秀课外辅导机构、登陆小升初讨论社区、了解政策资讯、为孩子选择理想中学,一家人每人都为这事心急火燎。”4月13日,一位六年级毕业班的学生家长忧心地告诉记者。上周,北京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发文,首次针对小升初办班培训选拔问题提出治理意见。目前办班培训的现状如何,各方对此次严查的态度怎样?本报记者进行了探访。
家长报班忙“占坑”
周末,记者在北京市某中学下设的培训学校实地调查发现,早上八点半一到,教学楼里高二、高三年级教室里就坐满了小学生,班主任开始逐一点名。
“这叫普遍撒网、重点打捞,先大面考,再选前几百名。”六年级学生小勤告诉记者,“我周日在这儿上课,周六还得在其他学校上,都是全天。”据了解,孩子中一人多“坑”的现象非常普遍,与记者交谈的八个孩子中,一半人一周七天不休。
近年来,伴随明令禁止对小升初进行书面选拔考试,部分名校便利用下设的培训部办起了课外培训班,学生若想被名校录取,只有早早在该校培训班里报名占位,参加培训,同时参加相应的测试和“活动”。家长们形象地称此种手段为“占坑”;培训班经过考试排定名次,再向有关系的初中校推荐,称为“排位”。
据了解,这些名校的“嫡系班”在选材方式上不一而同,有的是对学生逐次淘汰、有的进行结业考试,还有搞多次阶段测试取平均成绩的。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名校们却是无一例外地表现出“低调”和“谨慎”。
出台“禁班令”破冰
据记者调查,目前举办小升初考试的民办培训机构有两类:一是名校主办的民办培训机构,另一类是真正的民办培训教育机构。前者则明显受到家长们的欢迎。
记者分别以六年级、三年级学生家长的身份拨通了自称“2009年小升初信息门户网站”的中国奥数网站上公布的培训机构电话。据巨人学校的一位老师介绍,去年12月底,学校进行了一次六年级综合素质评估,所有学员因此每人获得一张“推荐卡”,通过此卡填报考学校信息。如果想通过参加培训班的形式上名校,就需要这张“推荐卡”,并且最好从三年级甚至于二年级开始报班,现在已经六年级的学生基本没有“希望”。
据该老师称,培训校是独立法人机构,只负责推荐学生,招生权在那些报考的名校,严查行动对本培训学校并无多大影响。“只是那些名校就会更小心了。”
记者拨通了一些名校校长的电话,或发短信询问对此次严查行动的反应,而他们多数都没有接受记者的采访。北京市第十四中学校长王建宗接受了采访,表示对此项措施的支持。他说:“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给每个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公平的教育环境。此举是对学校就近接收学生的一种鼓励,是对办好每一所学校的政策的一个引导。”
据王建宗介绍,北京市十四中所在的宣武区没有一所学校违反规定进行“小升初”办班培训选拔。他认为,小升初办班培训选拔等问题之所以屡禁不止,一方面是生源的竞争,另一方面是两个现实矛盾造成的。“政府希望教育能够均衡发展,但学校又都有自身品牌优质发展的需求。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育均衡就非要把品牌学校打压下去,但至少目前两者的动力追求不一样。”
另外,王建宗认为,不管政策怎么样,老百姓都有希望自己的孩子上一所优质学校的愿望,而整个社会提供的教育保障不足,这两者的矛盾也很明显。
期待破冰显威力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的小升初方案会保持相对稳定,去年采用的“推荐派位”做法今年仍将坚持,以减少混乱择校状况。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家长虽然对培训班表示了不满,又担心“推荐”滋生腐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小学校长表示,小升初确实需要“灭火”了,除了要加快教育均衡发展外,还必须敢下手,求实效。
加大投入均衡,缩小校际差距,也正是北京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着力点。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市教委新闻发言人线联平此前表示,北京市多年来一直在为营造公平环境而努力,先后实施的“初中建设工程”、“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邀请首都的高校对基础薄弱的初中和小学进行智力支持,全方位提升初中、小学的办学质量,尽力满足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