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彰显六大亮点

(2008-12-10 17:10:13)
标签:

北京

普通高中

新课程

实验

亮点

综合素质评价

自主排课

选修

模块

教育

分类: 专访·记者手记

项目前瞻引领课改 特色办学培育英才

——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彰显六大亮点

    “一年来,北京市深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通用技术课程,开展学校完全自主安排课程的实验,高质量开设选修模块,创建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实施翱翔计划,建立高中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日前,北京市教委、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领导小组共同发布的2007-2008年度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总结报告中指出,北京市高中课改一年来,各项工作平稳推进,构建了既具有首都特色、充满活力,又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促进了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课程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其中,北京在课改工作中重点推进了在全国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特色项目,凸显出六大亮点。

 

亮点一

    综合实践活动:深入社会课堂 推进素质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课改后的必修课程,备受教育部门及学校的重视。

    北京市首先成立了由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以及特级教师组成的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组,负责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课程实践、资源开发、课程管理以及课程评价等。北京市教委特别制定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意见》与《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意见》(试行),使学校和教师实施这一新课程具有可操作性。

    据市教委负责人介绍,从2007年7月以来,北京市还先后组织了“研究性学习方法指导与练习”、“研究性学习——选题”、“研究性学习——开题”、“研究性学习——结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并对任课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

    据了解,为了深度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市教委还对可以向学生开放的社会课程资源进行了全面评选,确定其中条件较好的500家作为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市、区县教研部门和社会资源单位联手,对学生实践基地进行了课程化开发,使学生的时间范围大大扩展,活动质量大大提高。这一举措得到了有关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好评。

 

亮点二

    通用技术课程:研制标准创新 整合资源破题

    通用技术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此项课程的开设既是北京课改工作的创新又具有相当难度。

    据了解,北京市大部分学校在高二年级开课。之前,市教委组织有关单位制定了《北京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教学设备配置标准(试行)》和《关于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意见》。

    为破解课程资源和师资缺乏的问题,各区县按照要求,统筹规划教学场地和建设,利用好已有的劳动技术教育中心、教学辅助中学、职业高中实习、实训基地以及普通高中与他单位共建的实践基地。在必修模块每5至6个平行班配置1位专职教师;选修模块则可配专职教师,也可聘请固定的兼职教师。

    北京市还建立通用技术师资队伍建设机制,设立通用技术教师(含技术实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同时要求各高校等师范院校、教育学院尽快设置“技术教育专业”或者开设有关的选修课程;还要举办通用技术课程师资培训班和函授班,对通用技术课程教师进行培训。

 

亮点三

    自主排课实验:建构课程体系 彰显办学特色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北京市教委经过申请、推荐和专家评审,批准并指导10所高中学校进行自主排课和自主会考实验。以期通过实验,取得经验,然后逐步推广。

    据了解,进行自主排课和自主会考实验的学校立足新课程方案,挖掘自身优势,开发课程资源,积极探索并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进而全面推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建设和发展。

    其中,北京二中着力构建“套餐”式的课程设置办法,打造学校特色课程文化,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该校的课程设置变化由过去的同一个标准的“配餐”变成了课程种类多样化的“自助餐”,让学生置身于一个丰富的知识环境中,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成长起到积极作用。

    “科技与人文并举 促进师生和谐发展”是北京四中立足实际,发挥优势,通过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学校新课程和管理体系,促进师生和谐发展,从而全面提升北京四中的办学质量的主要特点。该校不仅按照课程标准开设了相应的选修模块,还在所有领域都开设了校本选修课程,分别安排在高一、高二年级。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则提出了“必修+专修+选修+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体系;北师大二附中构建必修课+拓展类校本选修课+活动类校本选修课的“6+1+1”课程体系;在101中学,“36+1+3”的课程结构也显现了学校的特色。

    自主排课和自主会考实验校正是通过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尝试科学“配餐”,实行长短课,打破原来课时的“大一统”,在“加减法”中实现了特色课程体系的构建,为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人才奠定了基础。

 

亮点四

    开设选修模块:重视信息技术 变革教学方式

    “选修模块的开设对焕发学校活力、促进学校办有特色的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据记者了解,为了探索在北京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促进区县和学校课程建设能力的提高,实现北京市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北京市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重点加强了课程资源建设,特别是选修课程资源的建设。

    北京市启动了“高中新课程”‘选修模块’网络资源与开发项目,即网络课程项目,探索通过信息技术与网络手段,促进选修模块高质量的开设和学校的协调发展和共同发展之路。

    目前,该项目已在北京市东城区、昌平区等5个区县,语文、地理、数学、音乐等4个学科开展实验。那些基于网络的选修课程也真正实现了学生的完全自主选择,加深了学生参与课程的深度和广度;通过“虚拟教室整合现实课堂”的教学模式,使程资源的共享机制借助网络学习平台得以建立,跨班级、跨年级、跨学校、跨区域的选课已经初步成为现实,多主体参与课程建设的新型课程文化和学习共同体的组织特征开始初现端倪。有力地支撑了全市的高中课改工作。

 

亮点五

    实施翱翔计划:开创全新模式 培养创新人才

    2008年3月31日成立的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为学有余力、表现突出的高中生搭建了更高的发展平台,提供了在科学家身旁成长的机遇。

    据记者了解,北京市实施的翱翔计划,确定了以高中阶段学生为主要对象,以开放的课程体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打破原有“千校一面、万生一面”的原状;关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图创全面发展之忧,示素质教育之范。

    目前,北京市初步建立了以示范高中校为生源基地、以基地申报校为课程实施和学员培养基地、以高校实验室为实验基地、以翱翔计划办公室为核心协调的四位一体结构体系和培养链条;建立了高中新课程体系内的,以实验室熏陶式课程培养和基地申报校选修课程培养为核心的课程结构;建立了以校内正规教育为主体、以课程实施为手段,以修习时间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为主要方式,以参与的表现和业绩水平为评估手段的灵活有效的培养体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包括系统管理、资源配置、信息共享(网站、简报动态)等的翱翔计划工作运行机制。

    “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翱翔计划将高等教育和中学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上有机衔接,在全国开创了全新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

    翱翔计划以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信息技术五个领域作为首批试点,最终确立了130名学员、15所基地申报校、62个高校和中科院实验室相互对接。实验室已于暑假前陆续开展研究工作。

    目前,各基地申报校已经开发出包括过渡性课程、基础素养课程、考察实践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在内的四大类课程。翱翔计划项目网站“翱翔网”也已初步建成。

 

亮点六

    综合素质评价:建立特色体系 引导全面发展

    据介绍,北京市教委在吸收各省市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有关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和实施办法的文件,统一设计了电子平台,强调评价的过程性,弱化等级评价,提倡同学互评方式,从而引导和促进每个学生实现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逐步建立起了具有首都特色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近一年来,大部分学校的师生都比较认同综合素质评价在高中新课程的重要作用,学生参与热情比较高;学校增强了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评价的激励作用显著。可以说,综合素质评价把对学生从单纯的知识能力的评价拓展到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素质评价的范围,有效地促进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有机结合,使评价的价值进一步得以延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