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彰显个性 共享资源 构筑师生幸福人生

(2008-10-09 02:03:02)
标签:

自主排课

课改

个性

共享

资源

师生

幸福

人生

教育

分类: 专访·记者手记

“北京高中课改校长论坛”特别报道之七

彰显个性 共享资源构筑师生幸福人生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教育实验体自主排课实验扫描

    在北京高中新课程实验进入第二年的时候,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又有一批教师新的科研项目得到了落实。据校长刘彭芝介绍,目前人大附中教师承担了国家部省的科研课题20多个,其中包括国家十一五课题、远程教育关键技术及示范校工程,还有一大批市级、校级科研课题,学校已经形成了人人有课题,个个搞科研的良好格局。更为重要的是,人大附中参与高中新课改的教师将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专题性跨年度的教材、实验教学方法的专题研究,同时学校还积极开展学生科研活动,包括高一年级在内的高中各年级普遍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活动,一些学生还获得了全国性奖项。

    “一切改革为了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一切改革依靠教师和学生的有效参与,一切改革的成果由学生和教师共享”。超前对接高中新课改的人大附中不断为教师提供更有利于专业发展的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精细化的课程资源,同时带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及人大附中分校积极投入自主排课与自主会考实验,通过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学校文化的内涵,正在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学校文化,为构筑师生的幸福人生而努力。

 

充分准备 超前对接有自信

    与其他9所同时获得自主排课和自主会考资格的高中课改学校不同的是,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是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及人大附中分校共同以教育实验体的形式获得自主资格的。这对于人大附中来说,自然具有不同的“自主”意义,所以如何充分利用课程改革所赋予的课程自主权,以课程建设为发力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整体推进课程改革成为人大附中教育实验体面临的新课题。

    然而对于人大附中来说,传统的课程优势以及超前对接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为教育实验体快速适应新课改,平稳进入自主排课实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一直是人大附中的一大特色。据了解,早在十多年前,学校就开设了选修课,后来逐渐把选修课纳入三级课程管理中,积极探索模块化教学改革,特别是系统规划了包括数学与自然科学、语言文学与社会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体育与艺术4个领域的150门选修课程。学校还提前开发选修课网络管理平台,使选修课全部实现数字化管理。

    刘彭芝校长介绍说,早在几年前,学校就组织干部教师到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经验的芬兰、美国、瑞典、英国等国学习、考察,同时借鉴先期进入新课程的外省市的经验,从多方面为学校参加新课改作细致准备。

    2004年,还没有进入高中课改的人大附中每位老师手中就已经多了一本《高中新课标》,学校还以学科为单位组织学习。当年年底,学校又针对全体高中教师开展了关于“每位老师能胜任本学科哪些模块”的专项调查,据此开展有针对性的学科培训。

    “扎实的教学实践和细致的课程改革准备工作,让我们对自主排课实验也充满了信心。”刘彭芝校长如是说。

 

巩固特色 发展为本促均衡

    “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是人大附中教育实验体构建课程体系的出发点和着眼点。课程安排突出整体性、选择性、科学性和实效性;课程结构则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和必修、选修两个部分构成;同时构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

    据了解,教育实验体中的三所学校高一年级以优质高效的“课程标准餐”,即必修课为主,以行政班组织教学;高二年级为学生提供分层次、有选择的“课程套餐”,理工、经济等方向,人文、社会科学等方向共有多种方案供学生选择。在选修Ⅰ以及选修Ⅱ外教英语选修课中,人大附中会根据学生选课形成教学班,尝试有限制的跨班选修。

    同时,教育实验体不仅保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专题教育》、《毒品预防专题教育》、《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安全应急与人民防空专题教育》等专题教育课的开设课时,还尝试将有关专题教育的内容与必修模块内容进行重组与整合。而《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程在教育实验体三校的高一、高二均开设,每周各1课时;艺术课程在高一、高二则分别开设音乐、美术科目。

    为了最大化地实现人大附中教育实验体三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在课程硬件资源上,人大附中的游泳馆、艺术馆、乒乓球馆、虚拟科学实验室等资源供校际共享。人大附中选修Ⅰ课程以及选修Ⅱ课程适度地供人大附中分校、北航附中学生选修;三校教师也根据需要适度地跨校开设选修Ⅰ课程和选修Ⅱ课程。

    据介绍,教育实验体在课程实施上实行三校统一集体备课。“为了能使三校共享课程资源,并在达到基础教学要求的同时,又能根据各自学校学生的不同特点,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统一的集体备课采用两周一循环的方式进行,即其中一周是三校校际的集体备课,另一周则是三校校内的集体备课”。

    在模块的考核、学分认定以及高中毕业会考中,三校还统一命题、统一考务管理,确保考核的标准统一、规范、有序。

    “高中课程改革焕发了实验体的办学活力,逐步凸显了学校独特的文化和课程特色,将会形成内涵发展的新增长模式。”刘彭芝校长如此评价人大附中整体推进课程改革一年来取得的进步。

 

全面推进 因材施教共成长

    2008年6月2日,北京市通用技术骨干教师培训班一行150多位学员到人大附中进行观摩教学活动。当时人大附中已经在高一开设了通用技术课,学校李作林老师的公开课《设计作品的展示与交流》与高一19个班级推选出的38件作品的展示,受到通用技术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们的广泛赞许。而人大附中配套的硬件设施也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正是有了这样一流的硬件设施保障,课程改革才能顺利、全面推进。而教育实验体之间的资源共享、整体规划才有效地落到了实处。

    与此同时,人大附中研发中心还利用动态网络技术,设计了一套便于操作,含有丰富内容的成长记录和综合评价系统,为学生向家长展示学习成果、教师与家长沟通以及家长了解子女搭建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在刘彭芝校长看来,“高中教育不仅承担着一定的选拔功能,更重要的是承担着促进功能。学校提倡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发展倾向和不同发展程度学生的需要,使每一位学生成功。”现在,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的扎实基础和鲜明个性得以彰显;同时也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转变,教学行为发生变化,教师正在成为研究者、反思性实践者。她还期待”所有教师都能享受新课程,师生教学相长、其乐融融……”

    当然,人大附中“除了完善自身,在课程改革实验中要呈现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学校提升的美好景象外,还要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进一步促进北航附中、人大附中分校顺利地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学校要探索一条示范校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和引领作用的新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