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韩世文-中国教师报
韩世文-中国教师报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5,113
  • 关注人气:1,07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努力打造二中特色课程文化

(2008-07-02 14:10:45)
标签:

打造

二中

特色

课程

文化

课程改革

综合评价

教育

分类: 专访·记者手记

努力打造二中特色课程文化

——专访北京市第二中学校长钮小桦 

    记  者:在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中,北京二中在课程结构方面进行了哪些有效调整?

    钮小桦:学校办学可以形成很多特色,但我认为,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是学校办学的最大特色。因为丰富而具有特色的课程设置能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渠道,课程学习就是学生最直接的一种学习,当学校构建起特色的课程体系,课堂才能更加具有活力,每一个接受教育的学生才能从中受益,获得发展。因此,课程设置就成了学校办学的最大问题。我们应该让丰富的课程设置成为学生选择学校的重要理由,学生喜欢就是因为学校有好的课程设置,适合个人的发展,能够促进个性的成长。

    学校是在国家课程方案的总体框架下建设学校课程体系的,课程结构的基本构成板块是“国家课程”+“学校课程”,更加强调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学校因校制宜地开设好选修课程,加强技术课程和特色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实施、考核、评价及学生校外活动的管理,积极探索特色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建立课程资源生成机制,充分而合理地使用课程自主权,建设具有二中特色的课程体系,形成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文化,同时也让学校得以长足发展,形成品牌和影响力。

 

    记  者:学校申请自主安排高中新课程实验,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

    钮小桦:首先通过自主排课实验切实转变课程观,教师的授课行为本质上成为一种“反思性实践”,从而实现对预设课程的完善与创造;形成有二中特色的课程文化;通过新课程实验,使硬件与教师相互结合,同时也从根本上改变校内为主、校外为辅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策略;重建课程对学生发展的意义;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造就更多的名师和特色教师。

    总之,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提供充分的选择机会,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学会负责、学会规划人生也是高中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

 

    记  者:为适应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学校在管理上做了哪些调整和努力?

    钮小桦:首先是建立了课改工作的组织保障体系和课程管理的长效机制;其次是建立了持续学习、培训和研讨的机制,使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问题能通过同伴互助等多种形式得以解决。我们还建立了各层面的例会制度和学生定期访谈、问卷制度,及时了解课改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做出相应调整,确保课改有序进行;建立了学生“一站式”综合服务办公室,整合日常管理的程序。另外,校长作为学校的灵魂人物,也要强化课程理解力,进一步提升课程领导力,突出课程执行力。

 

    记  者:那么对于课堂教学来说,通过课程改革,学校希望达到一种什么样的效果呢?

    钮小桦: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应是我们的追求。学校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技术层面,更要上升到文化层面。通过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意识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真正使学生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当学生通过简单的技术学习能有感而发、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同时达到学科融合,那样就上升到了文化的层面。当然,这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要多拿出一些时间去读书,积蓄底气,培养才气,做到文理融通。才气能使教师从讲授学科知识走向传播学科文化。一位数学老师,当他能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恰当地联系起来,那么他的教学也就上升到了文化层面。

 

    记  者:学校如何通过综合评价反映这种成效?

    钮小桦:二中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成长记录、自评互评等多种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业情况和综合素质发展情况,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个性发展和健全人格作为评价的重点,逐步形成四个层次的评价体系,即基于模块的学业评价、基于学科的毕业水平评价、基于综合素质的评价,基于高校招生水平的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学校还尝试运用校园网络技术,建立综合、全面、客观和有效的学生评价管理平台,使学校各部门信息管理一体化。

    新课程实施虽然带有实验性质,但我们必须守住课改的方向,即“教得有效、学得主动、考得满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