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韩世文-中国教师报
韩世文-中国教师报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6,030
  • 关注人气:1,07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成为北京二中办学的最大特色

(2008-07-02 13:34:11)
标签:

鲜明特色

课程

北京二中

办学

选修

套餐

长短课

活力

教育

分类: 专访·记者手记

“北京高中课改校长论坛”系列报道之一

让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成为北京二中办学的最大特色

    2008年,北京市第二中学与其他9所进入新课改的学校一起,拥有了自主排课和自主会考的资格。相比过去,试点自主排课的高中不仅第一次调整上课课时的长短,而且不再参加全市组织的统一会考,部分高中新课程高一学生已在6月份“尝鲜”自主会考。

 

必修选修 重点突出

    作为实施高中新课改自主排课和自主会考的实验学校之一,北京二中首先从课程设置方面推陈出新,学校为高一学生设置的课程分为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8个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又涵盖几个科目,例如语言与文学就涵盖了语文与英语两个科目,综合实践活动则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项。

    在每个科目下,又细分了“必修”、“选修”课程,据二中课程处老师介绍,北京二中将校本选修课程按学生基础和课程难度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全员性参与的普及型校本选修课程;二是需要进行选拔、具有一定的专业特色的社团活动课程。建立以任课教师为主体的学生选课指导团队,结合学校已有的“学生成长导师制”和“大手牵小手”活动,共同做好学生选课咨询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形成人生发展规划的意识。

学校还广泛联系中科院、高校、研究单位和跨国集团,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分类别、分层次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

 

课程“套餐” 自主特色

    北京二中校长钮小桦曾经形象地把学校的课程设置变化比喻为给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餐饮:过去课程设置是同一个标准,随着改革,出现了“套餐”,丰富了盒饭的内容;学校的课程种类越来越多之后,形成“自助餐”,让学生置身于一个丰富的知识环境中,其所面对的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成长能起到积极作用。他希望通过创建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打造学校办学的特色。

    为了能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充分发展创造的空间,北京二中还专门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研究性学习主要有课题研究和项目设计两大类——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研究性学习课程共占15学分。学校为此制订了相应的课程设置计划,学生们也可以在获得班主任和课程领导小组的批准后,三年统筹安排。

    钮小桦校长认为,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学校在“自助餐”的基础上给学生们增加的“自制餐”:“在实验室中,学生们可以自主设计、自主安排实验过程和仪器,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们的成长也会因此而更加全面。”

    当然,“课程资源不能狭隘地圈定在知识范畴,学校文化每天都在滋养着学生,其精神感召力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长短课时 科学安排

    据记者了解,北京二中首次尝试长短课时安排,即45分钟和1小时两种课时,研究性学习、选修课、实验课和专题研究尝试1小时的课时安排。少量学术性课程每周有1节1小时的课时安排,以方便本学科特色课程的安排,如语文开设的《阅读》课程,数学开设的《发现数学美》探究课程,英语开设的《英美文学欣赏》课程等。同时,1小时的课时能够较为灵活地安排9周模块学习过程中的检测与讲评时间。

    现在,北京二中高一所有学科每周都至少安排1次1小时的长课时,学生可以利用“多余”时间及时将课堂效果反馈给教师,同时加强知识的应用拓展。

    为减少同时开设的并行科目,使学生能更加专注某些学科,在经过一年实验的基础上,学校还将适当调整历史、地理等课程课时,并且在高一年级第四学段进行会考。另外,和全市统一安排在高二年级不同,北京二中从高一开始便开设了通用技术课。

 

活力课堂 个性发展

    北京二中还注重“以课改为契机,丰富和创造有生命活力的课堂”。“要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感受到引人入胜的探究过程,感受到感情与思想的萌生、形成和交流的过程”。他们希望学生能在体验和探究中获取知识,将生活与课堂链接,“尽可能地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所学知识、兴奋点、疑问点均能伴随学生走出课堂,融于学生的课外生活中”。同时在课堂中还要“引导学生在审视、学习各种知识的过程中,处处体现人文理念和人文关怀”。

    钮小桦校长认为,课改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要提升教育的品质,要让学生感受到教育对他们的关怀和期待;有健康的人格和本事;真正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课改不是为了高考,但课改“应为高考奠定更厚实、更扎实的基础,使学生经过三年的课程学习,能够经得起高考的检验。能够有全面的收获,有成功的价值体现,能在人生新的起点上有更好的选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