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校园生活课堂水浒传 |
分类: 专访·记者手记 |
“中国的四大名著可谓是家喻户晓,其中《水浒传》中的传奇人物和故事我们更是耳熟能详……我想问问大家,有多少人读过原著小说?”在门头沟区新桥路中学的报告厅里,市级骨干教师邢东方刚刚开始一节中学语文示范课,他的第一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同学们的热烈响应——这似乎在他的预料之中,“那大家通过什么形式了解《水浒传》的呢?”
“电视!……”这次回应的很多。
“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水浒传》的一个精彩章节……”
邢老师将话题引入正题,这节课学习的是《水浒传》中的名篇——《智取生辰纲》。他的问题更是接连不断:“是谁智取谁的生辰纲?”“因何而取?”“如何智取?”“倘若力取行不行?”……他还将提问的权力交给学生自己,要求大家通读全文解答这些问题的同时再将自己产生的新问题写在纸上,然后通过互相探讨一一求解。
随后,在师生的问答中,学生们的互相讨论中,各种问题纷纷得解,而文章的双线结构也在共同的分析中明确:杨志押送金银担——明线;吴用智取生辰纲——暗线。主要人物、情节以及双方斗智的内容也都清晰地呈现在黑板上了……一节课就这样完满地走向尾声。
“用提问的方式引入课堂教学,然后用不断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引发学生思考、启迪学生智慧,让他们自主探究,互相学习,确实是一种好方法——这比简单的灌输效果要好得多,而且还能培养学生们阅读的兴趣!”一位听课的语文老师在课后这样总结自己的听课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