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社会/纪实教师培训活动 |
分类: 专访·记者手记 |
“非常感谢各位专家走进门头沟,这样的视导活动很有意义——对推动山区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都有重要意义,不仅应该开展,而且还应该经常开展!”在为期一天半的北京教育学院专家及市级骨干教师赴门头沟区进行教学视导活动接近尾声时,门头沟区教委副主任杨玉柱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
11月13至14日,由北京教育学院李方院长亲自带队,组织30名学员及学院20位指导教师赴门头沟区参加了该区的“教研月”活动。此次活动由北京教育学院和门头沟教师进修学校联合主办,以“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等15个学科的市级骨干教师分别在新桥路中学和黑山小学听取了门头沟区中小学教师的43节课,在此基础上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并与做课教师开展了热烈的交流讨论。
活动中,7位市级骨干教师分别为门头沟区的教师们做了观摩课;北京教育学院名师培训的学科项目负责人分别围绕老师们感兴趣的“教师成长与培养、“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等专题做了精彩的讲座;门头沟区的几所学校也介绍了各自的校本教研情况,并与骨干教师就如何更好地开展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活动的一天多时间里,当地教师与专家们零距离对话、交流,在尊重、平等、宽松的氛围中进行了有效的学习和提高。“专家们深入我们的课堂,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分析我们的学生,诊断我们的教学行为,课后和我们一起交流对课的感受,让我们受益匪浅。”一位参与此次评课的教师深有感触地说。
“专家与名师走进山区,通过听评课、示范课、讲座等教学活动,对促进我区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反思能力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等方面都起到很大作用;对于我们来说,这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校本培训’方式。”门头沟新桥路中学教务处主任周强在谈到本校校本培训工作时强调。
据了解,自“十一五”时期以来,由北京教育学院承办的“市级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培训”已完成两期,全市近1400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培训。这项培训旨在通过高端研修培养基础教育的“名师”,同时更要为充分发挥市级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推动全市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搭建平台。参加此次视导活动的骨干教师是教育学院从两期“市级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培训”的学员中挑选出的做课水平、评课能力俱佳的中小学一线教师。通过与门头沟区教师的交流,学员们一方面在“做中学”,在实践中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也为山区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带来了新思路——实现了教师“双培训”的有益实践。
北京教育学院李方院长坦言:“作为培训者,我们始终在思考如何将培训延伸到一线课堂,丰富培训形式、提升培训效果;如何将学员作为市级骨干教师的教学优势整合起来,为一线教学奉献智慧;如何将培训成效辐射到远郊区县,带动远郊区县教师业务水平共同提高。”
“在刚刚过去的十七大,再一次将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提到了重要位置,为了让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享受同样优质的教育,我们愿意有更多的机会走下去,走到农村去,为推动我市教育均衡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作为该教师培训项目的负责人,北京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王松美教授如是说。
据悉,此次活动只是北京教育学院将市级骨干教师各学科培训成果辐射到远郊区县,进行“市区联动”的一个开端,在其他区县进行的教研活动也将于近期陆续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