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酸痛不增长,No
Pain No
Gain是爱健身的我们常放在口头的一句话,我们之前已经详细讲解过关于肌肉酸痛的分类跟健身之间的关系第111讲:无酸痛不健身?鸡汤该停停了。可还是有非常多的训练者始终把肌肉酸痛程度当做是否增长的重要指标,甚至还会觉得训练完肌肉不够酸痛就是训练无效,如果你觉得越酸越好,或是始终在寻找一个训练方式能让你每次训练完都酸痛不行的话,你有必要好好看看了解下关于以下四个问题我所给出的答案:
1.训练完后没有明显酸痛是否代表训练无效?
首先,训练本身并不只有增加肌肉围度这一单一目的,如果你的训练目标更多的倾向于增加力量,增强体能,提高爆发力或是其他运动表现,那么完全不需要考虑训练后是否有明显酸痛。同时拿训练时一样需要大量依赖器械跟重量的力量举跟举重运动员来对比,他们的训练方法更倾向于更高效的完成动作,同一肌群,同一动作的训练频率更高,那么如何不让训练造成更多肌肉酸痛反而是很重要的部分,他们往往也有着非常可观的肌肉量,可见是否有明显肌肉酸痛跟有效的肌肉增长也并没有那么强以及绝对的关系。
2.产生了肌肉酸痛就会获得增长吗?
很多人会认为自己训练时肌肉充血酸痛感很强,很刻苦,练完后也有着一定的肌肉酸痛,就认为这就够了,肌肉就能获得很好的增长。然而事实是,训练时产生的酸痛主要原因是乳酸,跟是否增长并没有足够关系。训练后产生的肌肉酸痛虽然跟肌肉增长有一定关系,但是就像我一再强调过的,肌肉增长需要足够的营养补充跟休息,如果你只管在训练时拼尽全力,但是在其他方面十分放松的话,营养尤其是足够蛋白质的缺乏,跟睡眠不足等问题都会导致你无法获得有效成果。
3.如果目的单纯是肌肉增长的话,那么是否延迟性肌肉酸痛越强就意味着越多的增长?
人们常常拿酸痛感的剧烈程度去判断肌肉增长的程度,然而事实是根据一个人的天赋,年龄,身体状况,在一定时期内的肌肉增长是有上限的,你所做的训练,饮食,休息等都是为了最大程度接近那个上限。放在训练上来说就是,只要你做到了增长所需要的程度便已足够,训练更长,强度更大,导致更多肌肉酸痛,并不会让你得到超过上限的肌肉增长,相反,由于单次训练过度造成的疲劳累积跟对身体的消耗都有可能造成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获得足够的恢复,从而很有可能影响接下来的训练,长期来看,反而会起到反效果。
训练是长期的,健身更是,如果你永远没有一个长期的计划跟目标,不去做安排,只想着下一次训练,只想着每次训练都疯狂做无数动作无数组数,去获得一个很强的酸痛感的话,等待着你的极可能是付出难以获得回报。同时,过于强烈跟持续较久的肌肉酸痛反而是一个示警信号,意味着过度训练,糟糕的饮食跟休息,更是有训练水平下降甚至受伤的可能。
4.
如果目的单纯是肌肉增长的话,那么没有延迟性肌肉酸痛是否意味着不增长?
至于没有DOMS(延迟性肌肉酸痛)是否意味着不增长,答案也是否定的。首先肌肉纤维损伤论是否是DOMS产生的唯一理由还无法确保,其次即使遵循该理论,训练造成肌纤维受损,之后传递到疼痛感受器,从而产生疼痛这一知觉,然而当受损程度没有强到引起痛觉反应时,你也就无法感受到肌肉酸痛,但这并不意味着肌纤维没有损伤,也并不意味着肌肉无法增长。从我个人经验出发,如果同一肌群的训练频率超过一周一次,那么训练后该肌群产生一定的疲劳感即是比较理想的情况。如果某肌群一周只训练一次,那么训练后产生一定的肌肉酸痛是个不错的信号,即使没有酸痛也不需要忧虑,更重要的是长期来看是否获得了足够的增长,短期的训练情况并不能起到决定意义。
肌肉酸痛不是一定不好,但是不需要被神话,有无数的方式可以让你训练后产生强烈的酸痛感,但是这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增长。你可以看到健身房里有无数的训练者在追求泵感,关于传说中的“泵感”也有过详细解释第九十讲:
充血?泵感?被误导太久的训练秘密,追求酸痛感,似乎觉得这就是军功章,但显然你也能看到,健身房里并没有多少训练者是真的获得令人夸赞的成果的。
我建议大家把训练后的肌肉酸痛当成判断是否刺激到目标肌群,以及其他不相关肌群是否借力的参考。(比如练完二头结果下背酸,练完腹肌脖子痛等等,不过练完胸三头酸或是练完背小臂酸都是在姿势正确的情况下正常的情况,因为做卧推等动作的时候三头也是发力肌群,小臂也会在练背的时候有很大参与)
最重要的还是把训练看成是一个长期的目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你的体重有没有增加,使用的训练重量有没有更重,身体的维度有没有变大,整体比例有没有变得更好,这些才是判断你训练有没有效果的根据,而不只是单一训练后的感受,别忘了健身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