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会员交流:硬拉和功能性关系

(2017-06-09 18:42:11)
标签:

功能性

硬拉

膝盖

肌肉

股四头肌

分类: 知识加油站
  会员交流:硬拉和功能性关系 说到“功能性力量”,在我看来没有比600磅的硬拉更好的例子——除了一把700磅的硬拉。因为这就是力量的本质:产生力的能力。所谓“功能性”仅仅是个修饰。你只要足够强壮,那你的力量就具有功能性。然而在健身行业里,对这件事的“学术”理解依然是“雾里看花”。
    如今有种潮流,人们将某些训练定义为“功能性”,“非功能性”或“缺乏功能性”。我不明白为何这事如此受到关注——除了器材制造商正在生产一些专门用于“功能性”训练的商品,而且这些玩意总是包含着不稳定性,鼓吹克服这些不稳定能带来诸多好处,简直是误导训练人群!
    除了涉及不稳定性(以及昂贵的专有设备),这类训练使用的重量通常都很轻。老实说,如果你要坐在瑞士球上,做哑铃交替推举,我对此没啥意见。但是为了增肌,怎么也得用20磅以上的哑铃吧!如果想要获得“功能性力量”,你必须能够举起15磅以上的重量吧。然而在瑞士球上的训练中,往往会忽视这一点。
    每每讨论到功能性力量,人们往往执迷于功能的部分,而忽视了力量。因此,我只能忠言逆耳,估计会惹恼某些私人教练或是沉迷此道的运动生理学家。我的论点是:如果能把硬拉从185磅提高到400磅,你就获得了功能性的力量。使用杠铃,加上重量,足矣。你不需要任何其他设备。当然,你在瑞士球上的哑铃交替推举也必然会提高,并且用不着你在大庭广众之下真的去进行这种训练吧。
    硬拉能教会你,何为“功能性”。因为没有什么运动,能比拾起重物更加具有“功能性”,人类的身体生来就能为之。通过进行硬拉练习,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运用身体与生俱来的能力。我们只需要确保正确的做法,以正确的方式学习并进行硬拉训练,如此获得的力量就能运用到任何需要“功能性”的情况中去。  
    相比深蹲而言,硬拉似乎更不受人待见。即使有些训练者愿意深蹲,一旦遇到硬拉训练,也会趁我不注意时溜号。这让我很失望,但我也能理解。硬拉确实困难,大多数人并不喜欢困难的事物。比起硬拉,更多的人愿意在平衡板上用5磅的哑铃训练肱三头肌。而且硬拉的完成是难以作弊的,深蹲可以蹲的比较浅,而硬拉的完成质量很容易判断。
   硬拉其实颇为简单。作为我这个曾经练健美如今还在玩儿铁的老炮来说,爱死硬拉了,因为它需要你有意愿去拉起重物,并且只用考虑几个重要的技术因素。其中最主要的两个是背部姿态和杠铃路径。
    背部姿态:在整个硬拉过程中,下背部需要充分伸展(反弓并绷紧),使脊柱保持在正确的位置,从而安全地负载重量。通过保持挺胸,能够使胸椎也处于正确的位置。脊柱和上身的姿态,应该和你正常直立时保持一致,这称之为“正常的解剖学位置”(脊柱中立位) 。对于有些人,反弓下背部会感觉不太自然,如果他们的动作不正确,必须进行相应的辅导和调整。对于上背部而言,保持“挺胸”姿态关系到另一个主要的技术因素:杠铃路径。
    无论杠铃有多重,硬拉中正确的杠铃路径总是基本垂直的。因为垂直线是杠铃从启动到锁定位置之间的最短距离,也是人体完成硬拉的最佳方式。硬拉时,即不要失去平衡,也不要身体前倾(这关系到动作的稳定)。在硬拉启动时,人体的背部平面延长线和地面相交,会形成一个背角。为了最有效的拉起杠铃,我们需要找到最佳的背部角度,使股四头肌能够充分发力,用力蹬地并伸膝,启动杠铃离开地面。杠铃在垂直向上的过程中,应紧贴小腿胫骨,并且一直与腿保持接触,直到顶端锁定。背角在伸膝启动的起始阶段保持不变,直到杠铃拉过膝盖。然后伸髋张开背角,最后膝关节和髋关节同时完成锁定。会员交流:硬拉和功能性关系
   如果背部角度过于水平(平行于地面),会导致股四头肌的发力不足。因为股四头肌的解剖学功能就是伸直膝盖。伸膝必须在杠铃向上移动的同时发生,而不是在那之前,否则股四头肌群就无法充分发挥作用。打个比方,在成功的硬拉中,我们通过伸膝将杠铃从地板上拉起,然后通过伸髋完成锁定。如果硬拉从膝盖伸直的状态开始(或在杠铃上升到膝关节上之前就伸直膝盖),那你其实在做直腿硬拉,即一种针对腘绳肌的辅助练习。
    如果背部角度过于垂直,那么在杠铃离开地面之前,臀部就会上升,导致伸膝时杠铃没有向上移动,并且小腿会向后,不再与杠铃相接触,在小腿胫骨和杠铃之间会产生空隙。这段动作是无效的,更重要的是,会导致杠铃进入糟糕的力学位置,距离腿部驱动力的旋转点(髋关节)太远。然后,在拉起过程中要么杠铃离腿太远,要么杠铃会往回摆重击你的小腿。无论是哪一种,都是错误而且低效的硬拉方式。
    最有效的背部角度是因人而异的,取决于个体的解剖特征——身体不同部位的长度差异:手臂,脊柱,股骨和胫骨。躯干长腿较短的人,比起躯干短腿较长的人,会有更陡的背部角度。(此处应配图)确定了正确的背部角度之后,其他不变的原则就是:小腿胫骨与杠铃相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