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中国青年报 萧锐
裔与隋唐遗迹的争论到底有没有定论,请问谁曾见过花钱请专家论证到最后的结论是“没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先例?领导拍板了,钱也砸了进去,就连扶阳古城所在地的朝阳村办公楼都沾光新建成仿唐代的建筑……万事俱备,看来是只欠游客的蜂拥而至了。
2008-10-21
相关新闻链接:
贵州德江县发文要求干部倾巢旅游 单位无人办公
http://news.sohu.com/20081021/n260144969.shtml
2008-10-22中国青年报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8-10/22/content_2399116.htm
附:2008年10月23日贵州商报关于此事的后续报道:
http://travel.gog.com.cn/system/2008/10/23/010385117.shtml
红头文件扶不起“扶阳古城” | ||
http://www.gog.com.cn 08-10-23 16:21 金黔在线-贵州商报 | ||
|
||
有关专家认为德江旅游开发操之过急 红头文件扶不起“扶阳古城”
可以说,“扶阳古城”旅游的热闹景象,只是一种虚幻。 而在旋厂村村民朱晓的记忆中,从2007年2月考古专家发现扶阳古城遗址开始,村里就多了不少陌生人的身影。先是新闻媒体的记者,接下来是考古和文化方面的研究专家,再就是当地政府部门的官员。“很少听说是来旅游的。”朱晓说。 古城真正热闹起来,是9月28日后,德江县委、县政府下发文件,中国贵州海外旅游公司德江分公司组团前来旅游。朱晓说,沉寂的村子突然热闹了起来,不但有人在村子里开了一家饭庄,卖土特产的人也多了起来。但是后来才发现,游客基本都是县里组织的,外来的游客很少。 这从扶阳门票的收取就可以看出。朱晓说,9月29日景区开始营业后,门票卖了几天,就卖不下去了。“虽然在村子外建了大门,但是由于没有多少外来的游客,也就不收票了,不管是游客还是村民,都可以不开钱,大摇大摆地进入古城。”据了解,开始门票定为30元,但是只能按20元卖,最后甚至不收钱都没有游客光顾。(转载者注:那个每人150元看来有水分!!) 记者从德江旅游局获悉,目前到古城的游客中,散客不到500人。 朱晓说,当地村民都是早上7点出门干活,上午11点左右回到村里,准备一些土特产等待游客购买。“每天都很固定,政府组织的干部,一般是9点过到达村里,游完景点,接近中午12点,到饭庄吃饭时,我们把土特产推销给他们。”游客们吃过中午饭后,村民们就跟着他们来到村里的剧院,看当地的民族文化风情表演,下午3点左右,目送县城的游客离开。 政府组织来旅游时就热闹,而外边的游客却很少,内热外冷让“扶阳古城”的旅游呈现“冰火两重天”。 软硬设施都欠缺 古城开发时机尚未成熟 有关专家认为,德江在开发扶阳一事上操之过急了,产品还没有打造好,就直接推向市场,结果就是必须依靠行政手段强制销售。 记者的经历很说明问题。10月13日,记者从贵阳出发,前往“扶阳古城”采访。德江虽然和扶阳古城相距仅有47公里,但是并没直接通车,到古城需要转车。“这一段是柏油路,下一段就变成了水泥路,最后是土路。”在前往河兴乡的中巴车上,司机提醒记者做好思想准备。 一个小时以后,记者总算到了德江县合兴乡街道上。下车后,并没有车前往扶阳古城。“远着呢,这里去至少有15公里。”街头小贩的一句话,让记者打消了走路前去的想法。找来找去,在街上找到了几辆摩托车,但是都不愿意载人,最终和一个摩托车师傅软磨硬泡,他终于答应送记者前往古城,车费40元,一分都不少。在车子启动的瞬间,摩的师傅不忘提醒:“这个费用只是单边的,那边是没有车跑的,回来要坐我的车的话,需要重新开钱。” 驶过8公里左右的水泥路后,路变成了泥土路。摩托车一边颠簸一边前行,记者需要使劲地抓住摩的师傅的衣服,才能坐稳。“即便是这样的烂路,也是为了开发扶阳旅游抢修的,之前摩托车也很难通行,不要说大车。”摩的师傅告诉记者。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了扶阳古城所在的村子。 上书“扶阳古城遗址”的大门,空无一人,记者不用购买门票就轻松进入了村里。 解决了行的,却解决不了住的。傍晚时,记者找遍整个古城,都没有一家正规旅馆,记者只好又一路颠簸,坐摩托车返回合兴乡的集镇上住宿。 记者从德江县旅游局了解到,“扶阳古城”被发现后,政府已经从多方面进行了投入。目前,德江县已成立了由25人组成的合兴乡隋唐扶阳古城遗址保护委员会及乡村旅游开发办,发展乡村旅游。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开发扶阳,德江还在不久前成立了德江扶阳文化管理局,负责行政管理工作。在资金投入上,已筹资328万元修建303省道至“扶阳古城”的道路,并投入28万元按照唐代建筑模式修建“扶阳古城”所在地的朝阳村办公楼。 但是,这些投入对古城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在整个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扶阳古城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在其他方面,“扶阳古城”的开发条件也不成熟。据了解,国庆前,该地还没有专职导游,导游都是贵州海外旅游总公司从贵阳派到分公司的,对扶阳相关的历史文化进行突击学习。甚至旅游大巴,也是从贵阳调下去的。 由于缺乏资金,景区仅仅是以“扶阳古城”的石墙石院等遗址吸引游客,文化的挖掘和表现方面对游客吸引有限。 德江县旅游局李登佳坦言,“扶阳古城”目前的软硬设施都还不具备,旅游产品真正面对市场的时机并未成熟。但目前在德江财政有限的情况下,政府没有实力完全开发古城。提前开发的思路是,通过开发,让更多的人了解古城,让古城有了名气后,再招商引资,通过市场化运作完全开发古城。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请让古城“慢”下来 在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德江用行政推动古城旅游的方式让经济界和旅游界人士十分担忧,《中国青年报》等数十家报纸刊登评论和建议,意见基本一致,认为德江在旅游产品没有打造好的前提下,开发操之过急。 长期从事经济研究的德江籍学者张林说,德江的“急”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的情况下,旅游产品没有核心支撑;二是没有整体规划。比如,把古城中心点的“官衙”用来做饭庄,在古城里用不协调的建筑搭建戏台,把原本的古面目破坏了;三是挡住了回头客,在没有成熟的产品打动顾客的情况下,顾客回头和带动其他游客的可能性就比较小。 专家们建议,德江在古城开发上先“慢”下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中国社科院经济特聘研究员徐琨说,主观上,德江想起用优势资源发展经济的行为无可厚非。但是德江的做法违背了客观规律,在经济发展规律中,政府需要做的是对经济的宏观方面做好规划,为市场创造条件和打好基础,然后让市场吸引企业,再让企业去组织消费者,是一个良性的链条。而德江的做法是绕开了市场,直接用行政的手段去组织消费者,让经济发展的链条断裂。“这对古城的长期发展来说是一种伤害,政府可以用行政的手段组织一次游客,但是不能一直用行政的手段去要求游客。”徐琨认为,德江政府想发展经济的愿望是好的,但是操之过急。政府一旦把企业该做的工作也做了,就不利于培育一个良性的市场。德江在对扶阳的开发上,一定要先“慢”下来,打造好产品后,再琢磨怎样去推动市场。 说起“扶阳古城”的开发,贵州海外旅游总公司总经理李朝也主张“慢”。李朝说,历史文化类的景点,不宜盲目开发。应该是先邀请历史文化、考古等方面的专家,先对古城进行考古和发掘,挖掘相关历史和文化素材。然后在可能的情况下,上报建设和旅游等部门批准,发展旅游。在发展过程中,还要对景点的定位和市场进行多方论证,具备条件后,才真正的打造上规模的旅游景点,用市场化的方式吸引游客。 新闻评论人雒兵针对德江古城发展在搜狐网撰写评论说,旅游景区和旅游业的开发,在产品不具备的条件下,不是靠行政推出来的。只有根据该景区的地理环境和位置条件,以及所蕴含的历史人文价值,合理规划开发规模,完善各种配套设施和服务,才有可能开发出符合游客价值取向的具备娱乐性和观赏性的永久旅游目的地。对于“扶阳古城”的开发还是应当从开发景区自身条件抓起,踏踏实实地开发和开掘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乡村”价值的旅游,把产品做好了。 新闻评论人萧锐也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评论说,尽管德江政府推动旅游发展其心可鉴,但是靠文件强制扶不起“扶阳古城”,更扶不起被寄予厚望的所谓“旅游经济”。德江必须要“慢”下来,扎扎实实地做好旅游发展的基础工作,然后通过招商引资的市场行为发展古城。 |
http://travel.gog.com.cn/system/2008/10/23/0103851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