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汽车敬礼:儿时那身无法消散的鸡皮疙瘩...

(2008-10-22 14:53:08)
标签:

杂谈

          向汽车敬礼:儿时那身无法消散的鸡皮疙瘩...
                            萧锐
给汽车行礼,笔者在自己中小学期间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很清楚的记得,每当那个再怎么躲也躲不过的时候,随着那个敬礼,总会有一身鸡皮疙瘩久久无法消散……

 

       日前有媒体报道,贵州黄平县教育局要求全县中小学生在公路沿线行走时遇见车辆,都要停下脚步敬礼。据称这是为了“表示对驾驶员的尊重”,也是为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贵州都市报10月13日)
      很多网友对这则新闻争论不休,基本围绕“中小学生该不该向汽车敬礼”、“见个车就敬礼,车多了还走不走的动路”以及“凭什么敬礼”这样的话题展开。但笔者感兴趣的则是关于这一政策的目的表述:按照当地教育部门的说法,这是为了表示对驾驶员的尊重,也是为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看似更有说服力的是,该政策推行以来据说也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实这也正是笔者纳闷的地方,似乎我们的政策一旦制定出来,就鲜有未能取得“良好效果”的。至于这种效果究竟是如何衡量、统计或者测算的,则就没有什么人去追究了。
      按照黄平县教育局副局长杨德先生的说法,过去公路沿线上的中小学生常在公路上无序地玩耍,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而推行这种礼仪后,小学生“在公路上玩耍的现象减少了,安全隐患消除,家长和老师们也放心多了”。请原谅笔者原文照录了这位副局长的谈话,这段话实在是像极了“腰也不疼了,腿也不抽筋了”之类的恶俗广告,其中对效果的强烈追求已经到了不讲求逻辑的地步:既然这项政策是为了“将讲文明、讲礼貌落实在实际行动”,那为何举措一经出台,不见广大中小学生在公路上踊跃向汽车行礼,倒是出现了“在公路上玩耍的现象减少”这个相反的结果。看来我们的学生觉悟还是不够高,还没有主动将“讲文明、讲礼貌”落实到行动中的积极性吧?
     农村的孩子在公路沿线玩耍——而且是无序的玩耍,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农村学生活动场地的严重缺乏,而这种缺乏在“见车行礼”新规推行之后是否有质的变化呢?从当地有关部门的认识程度来看,似乎不容乐观。但为什么会出现“在公路上玩耍的现象减少”这样的良好效果呢?起码可以看出,在那些十几岁的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站在路边的自己与接受行礼的那些坐在汽车里的人之间,已然变得不平等起来。这是一种最朴素的平等观念,它不需要后天的教育,或者说幸好还没有受到后天教育的过度影响。这是不平等的,孩子们知道,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请不要再给我们摆那么多没有一点说服力的大道理。
     孩子们没有能力抗拒这样的规定,所以只能选择少去公路边玩耍,选择避开那些需要敬礼的高贵的汽车们。黄平县教育局的举措,与其说是一种礼仪倡导,不如说是一项耻辱感与尊卑心的启蒙教育。而隐藏在背后的,不是什么文明与礼仪的养成教育,其实还是那颗对权力或者财力的谄媚之心。
     给汽车行礼,笔者在自己中小学期间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而且要比黄平县教育局的规定还要细致:学生在路上遇到一些特定车牌号段的轿车(比如说那种几个零加一个很小的个位数的车牌,还有那种以某些特定字母开头的特权车牌)时,一定要驻足行礼,而且眼睛随车辆行进方向行注目礼。笔者很清楚的记得,每当那个再怎么躲也躲不过的时候,随着那个敬礼,总会有一身鸡皮疙瘩久久无法消散……
     敬礼,以什么样的名义?

2008-10-13

相关新闻链接:
贵州黄平县规定中小学生要向过往车辆敬礼(图)
http://news.163.com/08/1013/09/4O4HMGPJ00011229.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