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主品牌与世界的天边、咫尺之距

(2011-10-19 18:07:54)
标签:

滾滾車輪

汽车

分类: 车风魅影

自主品牌与世界的天边、咫尺之距

文/滾滾車輪

 

在刚刚结束的全球汽车论坛与媒体峰会中,上汽集团执行副总裁、上海汽车乘用车公司总经理陈志鑫作了重要演讲,详细讨论了我国的自主品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困境以及如何打破困境,持续发展的方法。作为国内乘用车巨头的上汽,有责任带领中国的自主品牌企业进行更深层次的良性发展,提升中国汽车工业的世界地位。

 

现实摆在眼前,自主品牌已经到了发展的最关键时刻,随着合资品牌车型凭借着技术与竞争优势,不断低端化渗透与扩展竞争覆盖面,使得自主品牌的技术竞争力日益显得捉襟见肘。品牌形象底下,技术实力差距,车型竞争力较弱,市场份额下降…是自主品牌企业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但这些全方位综合实力的提升,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而是一个长远的吸收、创新和提升过程,目前的艰难,将是自主品牌发展历程上必须经历的阵痛。

 

对此,陈志鑫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是有基础、有条件、有机遇的。中国汽车工业通过20多年来的合资合作,在经验、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具有了一定的积累;同时,中国汽车市场正处在蓬勃发展的上升阶段,市场竞争还不是一个稳定的格局,快速崛起的私人消费、多样化的个性需求,为自主品牌产品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提供了足够大的空间。

 

事实上,我们目前的自主品牌与世界先进外资品牌之间的距离,既近在咫尺,却又远在天边。由于在产品力、服务体系、品牌形象上都差距甚远,并且在消费者与市场的接受程度上也远低于合资品牌,因此显得远在天边。曾有调查显示:25%的消费者在购车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购买自主品牌产品;70%以上的消费者,要在价格相差10%以上时,才会考虑自主品牌产品,其结果令人伤感。但是,如果自主企业学会更深入地学习外资企业经验,并且懂得不断去创新和研发,提升基础技术实力,增强产品竞争力,那么随着时间的延续,与合资品牌企业之间,也可以变为咫尺之距。

 

而咫尺之距的关键,在于追求自主创新,自主创新的前提,来源于对先进技术和概念的吸收。在这方面,上海汽车已经做了可贵的探索。正如陈志鑫所说:“进入21世纪后,自主品牌建设一直是上汽加快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的重大战略任务。自主创新是上汽集团一贯坚持的发展思路,更是引领未来发展的基本原则。为此,近这十年来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从较高起点出发,从细分市场中高端切入,在初创阶段就注重培养自主品牌长远发展竞争力的内在因素,并以此为起点,打造品牌、质量、技术、服务各环节在国内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体系。

 

上汽的自主品牌建设道路,概括起来讲,就是围绕“一个目标、两个能力、三大优势”,构建属于自己的“自主创新体系”。 上汽集团作为国内领先的汽车企业,连年保持国内汽车销量第一,并一再刷新产销记录。2010年,上汽产销已突破358万辆,在全球汽车行业排名前八;根据2011年7月7日最新公布的福布斯年度世界五百强排名,上汽位列第151位,再创历史新高,全球影响力与日俱增。

 

相对的,自主品牌的正式运作时间相对国际一线品牌而言短得可怜,需要更多时间去学习和积淀。上汽自主品牌的正式运作大约是6年,但准备工作要远远长于6年,其学习时间也不仅仅是6年。20多年合资合作积累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国际国内各种优势资源,以及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行业精英,都从全球汽车的领先发展体系中汲取了大量的营养。当然,自主品牌的建设和发展中出现的困难依然超乎想象,与拥有动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发展历史的国际领先汽车巨头相比,差距是全方位的,尤其在技术上。只要潜心学习与不断提升,我相信在这个世界第一的舞台上,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未来,将是美好而灿烂的。

 

“滾滾車輪”原创,版权所有,转载及引用时必请注明,未经允许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笔者QQ:629236625  同名新浪微博:http://blog.sina.com.cn/kimi12345678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