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滾滾車輪
滾滾車輪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386
  • 关注人气:2,92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君越将成上海通用下一块短板?

(2009-08-17 22:48:48)
标签:

滾滾車輪

军事

政治

财经

金融

股票

体育

汽车

it

房产

教育

旅游

人文

历史

新君越将成上海通用下一块短板?

文/滾滾車輪

新浪汽车版权所有

新君越将成上海通用下一块短板?

 

7月的上海通用可谓是多姿多彩,5.6万台的月销量已经超越了一汽大众,位列乘用车企排名的第二位,紧随上海大众之后。从目前上海通用旗下的车型销量看,一年前产品线冗长而低能的状况已经得到基本解决,凭借凯越、君威、科鲁兹、景程、乐风、GL8等多点成线的发力,上海通用一举创下单月销量新高,而上述6款车型的销量则占到总月销量的81.63%。

 

而作为新近上市的主力中高级轿车,新君越并未实现良好开局,3周3787台的月销量还包括了铺货等一系列因素,而产量远高于销量则说明了新君越的销售遇到了一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还是价格偏高。在美国本土,新君越在车型种类更丰富,装备更高端的情况下,1-5月销量仅不到8000台,基本被边缘化。而上海通用将其导入国内,发布了如此“惊人”的价格之后,销量如何可想而知,至于8000台的月销量目标……

 

 

新君越没有撼动任何竞争对手

 

新君越将成上海通用下一块短板?

 

上海通用又犯了新车高定价低销量的老毛病,而一旦价格调整,车型销量便迅速上窜。新君越的重蹈覆辙需要通用好好思索一下其在中国的市场战略。在7月的中高级轿车销量中,新君越处于倒数行列中,与蒙迪欧致胜齐平,可以说新君越并未撼动任何竞争对手。对第一集团的梦想暂时还遥不可及。

 

而7月中高级轿车销量第一的雅阁达到了16036台,第二的凯美瑞也有15148台,而天籁则以10973台的月销量稳居第三,这样一来,中高级车市前三席位已经被日系车牢牢占据,紧随其后的新领驭则为9273台,失去了曾经的优势。而这里有一个供新君越参考的例子,就是天籁:天籁的定位与新君越相似,两者的外观设计和内饰质感亦非常出色,但为什么天籁就能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上窜超越老牌车型帕萨特而稳居销量前三呢?

 

从产品结构上看,天籁有2.0L、2.5L和3.5L三种发动机排量,消费比例为22.74%:75.53%:1.73%,可以看到2.5L的销量占全系的比重高达75.53%,7月份的2.5L车型销量更是达到了8309台,而这也是新君越的主销款式(2.4L)。对比一下天籁与新君越的价格,天籁为19.08-25.98万元,新君越为21.99-26.99万元(均不含3.0L以上排量),由此看出销量差距可想而知。

 

而东风日产近两年大力拓展渠道建设,以及提升品牌形象,培养潜在客户的种种措施让其在新车较少的情况下实现了高速增长,充分挖掘每一款车型的销售潜力是值得上海通用学习的。新君越为何没有产生惊艳的效果,种种因素的确值得上海通用反思,从营销手段到渠道建设,而旗下其他车型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利因素,如何转化为利好条件,就是上海通用的潜在销量。

 

 

新君越难说不重蹈老君越覆辙

 

老款君越一直未有较大的突破,这也是新君越迅速完成导入的主要因素,但新君越重复了老款君越的营销手段,因此在初期销量上也不太会有较大突破,成为下一块上海通用的短板也“指日可待”。要突破当前的屏障,首先需要进行一个定位的调整,车主的平均年龄偏高是君越的销售瓶颈之一,获得年轻车主的青睐则是新君越的销售潜力,在车型元素中增加一些时尚与运动,会获得一些不错的效果;其次便是降价或增配,提高性价比,毕竟与新君威同平台,21.99万的起步价还是高了些,均价能否降低1-2万元来拉动销量就要看上海通用的成本管控能力了。

 

“滾滾車輪”原创,新浪汽车版权所有,转载及引用时必请注明,未经允许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7月百款车型销量汇评:10万以下轿车

7月百款车型销量汇评:10-15万轿车

7月百款车型销量汇评:25万以下|以上轿车

7月百款车型销量汇评:SUV、MPV

中日合资车企上半年成绩单

上半年重点车型车企总结点评

新E级是改变格局还是延续命运?

叫好难叫座?思铂睿四大瓶颈三大机遇

东风风神S30:7.58万的稚嫩

北京现代名驭能否捍卫名誉?

请多看看,杭州依旧是美丽的人间天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