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愿我们有远大梦想

标签:
文化 |
分类: 诗歌文学等 |
愿我们有远大梦想
作者:鲁米 [波斯]
愿我们有远大梦想。
愿我们的葫芦盛满水。
愿风为我们吹,水为我们流。
愿爱指挥我们。
绝世美人是我们的女王。
无时不在的爱属于我们。
好运气的灵魂是我们的同伴。
愿好运气与我们同在。
狂野又幸福的是我们。
我们吸引人们,像磁铁。
愿我们诱人的灵魂诱来秘密。
译者:黄灿然
选自《火:鲁米抒情诗》,雅众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朗读者根据朗读习惯略有改动
当灵魂躺卧在那片青草地上时,
世界的丰盛,远超出能言的范围。
——鲁米
-
关于作者 -
莫拉维·贾拉鲁丁·鲁米(Molana Jalaluddin
Rumi,1207—1273),伊斯兰教苏菲派神秘主义诗人、教法学家,一生主要以波斯语写作,也有少量以阿拉伯语、希腊语写出的作品。他与菲尔多西、萨迪、哈菲兹齐名,有“诗坛四柱”之称。
图片
愿你的世界里永远流溢着爱
「留言」:年轻人,你的梦想是否遥不可及呢?
“远大梦想”是什么样子的?是通过一场考试吗?是出版一本著作吗?是领导一个团队吗?在“远大梦想”这个词前,我们日思夜想的这些小愿望,仿佛是那么微不足道,仿佛都太过世俗,以至于历史的风一吹,它们就湮灭于时间的长河里。
对于“远大梦想”,鲁米并不打算给出答案——先知打箴,意味全靠自悟。他说:“愿我们的葫芦盛满水。/愿风为我们吹,水为我们流。”不管这“远大梦想”是什么,它都不在脚下,在我们需要启程去寻找的远方。
或许,我们可以更功利地追问:“这个‘远方’有多远?”先知说:“愿爱指挥我们”。原来,要锚定这“远大梦想”的方向,离不开一个古老的“爱”字。而这彷佛已经不是我们狭义理解的“喜欢”和“痴恋”,而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思想传统:“爱,贫穷,服务。/三者都是生命的标志。”
我们仅能从苏菲派的诗学传统里理解这一个“爱”字:“寻求心爱之人是一种宗教义务。”鲁米并不将“爱”排除在自己的信仰之外;相反,它与苦行、传道同样重要,成为宗教学者的生命标志。
图片
那么我们要问,这种宗教意义上的“爱”到底是怎么样的?
三十七岁时,鲁米已是著名的苏菲派学者。这一年他遇到了同样学识渊博的游僧沙姆斯(
),二人一见如故。鲁米以沙姆斯为师,日夜交流思想,感情日笃;直到沙姆斯出走,永远消失在鲁米的生命中后,鲁米写下大量的抒情诗,并将之辑集成《沙姆斯集》。
鲁米的“爱”中,既脱离不了世俗意义上的“爱恋”,又蕴含着宗教意义上对知识和真理的沉迷。故而他写:“我内心的平静,遭你的爱蹂躏。/你的爱把我从皮肉中解放出来。”
//@种花家的养兔专业户:我想带你绕过书本看看人间,又怕你真的看清。——陈年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