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苔(其一)

(2021-06-13 23:15:26)
标签:

文化

分类: 诗歌文学等
苔(其一)
作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首诗写得很平淡,文字也很简单。我们一读一听,就能明白作者在写什么。

诗的第一句“白日不到处”,写苔藓避光生长的自然习性,阴暗潮湿的生长环境。关键是第二句“青春恰自来”,话锋一转,不同寻常。苔藓生长在阴暗潮湿之地,太阳照不到,能有什么前途、什么青春?但这一句却偏偏说青春“恰”“自”来,虽然我生长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但是我的青春一直都在,青春的光芒从我的内心深处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

所以从第二句开始,我们很明显地感受到作者内在的写作动机和写作激情。三、四两句尤为引人入胜:“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很少有人关注苔藓,更不用说苔藓的花朵了。所以作者告诉我们,苔藓开的花就像米粒一样小,虽然不受世人的关注,但它也是花朵,也会像牡丹一样盛开,朝气蓬勃,毫不逊色。

选自《康震古诗词81课》,人民文学出版社

图片
点击图片,购买《康震古诗词81课》

- 关于作者 -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祖籍浙江慈溪。清代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

图片
图片
平凡的生命,也自有宜人清香
「留言」:分享你的“普通”生活

古人有不少写苔藓的诗,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玄都观里百亩庭院,一半长的都是青苔,意思是这个庭院很长时间都没有人来了,备受冷落。他的《陋室铭》也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我的这间陋室,台阶上长的全是苔藓。还有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主人担心访客不小心踩到院子的青苔上。

这些诗人,都是在孤独、寂寞、备受冷落的时候,或者写人迹罕至的景象,才以青苔作为背景,苔藓的意象是陪衬,不是诗的主体。但是在《苔》这首诗里,苔本身就是诗的主角,而且是青春的主角,是盛开的、像牡丹一样鲜艳的主角。

图片

为什么袁枚会写这样一首诗呢?袁枚追求自由自在、不受约束的生活,这也反映在他的文学创作上。袁牧的文学创作主张“性灵说”,也就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这本来是明代“公安派”的主张,袁枚的主张与之相近。他在《随园诗话》中说:“自《三百篇》至今,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意思就是,写诗、写文章、写文学作品,一定要写真性情,不能只靠典故和学问堆砌。他的这首《苔》写得直白真实,没有用半个典故,突出的就是青苔的性情,其实也是袁枚自己的性情。

袁枚三十多岁就辞官回家,八十多岁去世,这几十年的生涯,他靠什么生活呢?根据史料记载,袁枚把自己的随园经营得非常好。他一是将随园的田地、山林、池塘出租,坐收地租;二是应约撰写各种诗文,收取润笔;三是刻印、销售自己所作诗文,赚取稿费;四是招收学生,开帐授课,收取学费;等等。

图片

总而言之,在自己的随园里,袁枚就像他笔下的青苔一样,尽情地、自由地绽放着自己的光彩,虽然这光彩不是大红大紫,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青春和价值,像苔花一样,自有它的宜人清香。

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像牡丹那样花开富贵,大多数人就像苔藓一样普通,默默地生长着,默默地存在着。这首《苔》就是袁枚写给普通人的,写给默默地为生活、家庭和社会奉献自己的一片绿意的普通人的。

转载:苔(其一)


//@我是之阳:成功的人多半都性格细腻,细致入微,,,低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转载:活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