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闻:陈年茅台,昙花一现还是“钱”途无量?
(2011-07-11 15:36:12)
标签:
财经股票 |
分类: 公司、行业研究 |
自去年以来,陈年茅台广受热捧,以至于有“一瓶酒换一套房” 的说法,这也充分说明
了“国酒”茅台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但国内名酒拍卖市场比之国外还刚刚起步,其走
向成熟还需要一个过程,而收藏者之所以比以前更理智地看待市场, 更专业地看待藏
品,这本身就是市场正在走向成熟的一个表现。 陈年茅台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
“钱”途无量?相信市场会给出答案。
6月底, 今年以来上海规模最大的陈年茅台酒拍卖会在上海国际商品拍卖有限 公司举
槌。当时,可容纳300人的拍卖大厅座无虚席, 竞买者不仅有上海本地的收藏家,更有
不少人来自北京、江苏、广州、浙江等地。最终, 350余瓶陈年茅台酒的成交率达到
99%,成交金额997.36万元,溢价率为55.8%。
从数字上看,每瓶陈年茅台的拍卖成交价格接近3万元, 是市场价每瓶千余元的20
倍。但从拍卖记录看, 这场大规模的陈年茅台拍卖会还是爆出了很多冷门:此前100多
万元方能成交的拍品,如今几十万元即被拍下; 部分起拍价数十万元的拍品险遭流
拍,不得不当场降价寻找买家……显然,这场拍卖会的“热闹” 与早些时候的几场已不可
同日而语。在收藏投资市场,陈年茅台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钱” 途无量?
正常的价格变化
去年秋天,陈年茅台引爆了拍卖市场。当时,北京永乐、北京歌德、 北京保利、西泠
印社等拍卖公司纷纷推出中国名酒专场, 陈年茅台拍卖价格屡创新高,“一瓶酒抵一套
房”的说法不胫而走,而成交金额超过百万元的拍品比比皆是。
可是,陈年茅台在拍卖市场的风光似乎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去不复返。 最近在上海举行
的陈年茅台拍卖会上,起拍价为35万元的土陶瓶茅台遭遇流拍, 而其他起拍价偏高的
陈年茅台的成交价都十分平稳。相比之下, 买家们更偏爱10万元以下的拍品,一些起
拍价1万至2万元、 出厂时间在上世纪80年代前后的茅台更受欢迎,期间还引发过几番
相对热烈的竞拍。不过, 最后单瓶陈年茅台的平均成交价也不到3万元,离“一套房”的
说法、百万元的成交价相差甚远。
虽然成交价格没有再令人“弹眼落睛”, 但上海350余瓶陈年茅台99%的成交率已经创造
了近期拍卖市场上不错的记录。 6月11日在贵州举行的中国名酒拍卖会上,场面更加冷
清,117个标的仅成功拍出14个标的,83.5%的拍品流拍。 其中最高价由1964年的“飞
天”茅台酒创造,25万元;而产自上世纪80年代、 起拍价2万元的“酱茅”最终以2.6万元
成交,成为现场唯一高于起拍价成交的拍品。
陈年茅台拍卖价格缘何如此跌宕起伏? 业内人士认为这与陈年茅台的市场预期和数量
有关系。从市场预期看,陈年茅台是近年来收藏拍卖市场的“ 新面孔”,因此在露面之
初,不仅有专业买家的兴趣,更有普通消费者的热情。 特别是茅台曾作为消费者心中
“撑门面”的商品,有很深的群众收集基础, 使得拍卖市场上出现了罕见的民间“献
宝”的场面。
据国拍公司负责人范干平介绍,今年以来拍卖的陈年茅台90% 都来自市民家中,但由于
送拍的茅台普遍年份较早、品相较好,消费者的委托价也水涨船高, 一些产于上世纪
80年代以后的茅台也被委托人要求“起拍价在5万元—10万元” 。
正是这种市场热情和期待,使得在此前拍卖中频现“酒王”的身影。 但经过半年多的沉
淀,早前的热情正在消退,高价“酒王”越来越少。一方面, 称得上“酒王”的年代
早、品相好、意义大的陈年茅台本身数量有限,经过近一年的拍卖, 很少再有新的身
影,与之相对应的高价自然不再出现。另一方面, 面对有所下跌的成交价格,委托人
的心理也出现了变化, 他们中既有希望看看市场前景再考虑是否拍卖的“惜售者”;也
有一些调整了自身期望,主动降低了起拍价的人。 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之下,陈年茅台
的价格自然日趋平稳。
迟来的收藏新星
摆在投资者和委托人面前的还有一个问题: 陈年茅台拍卖虽然来势汹汹,但是否会像
退潮般倏忽而逝?这一轮的陈年茅台拍卖热,是投资人、 委托人的心血来潮,还是真
的在收藏市场发掘了一颗新星?对于这个问题,范干平认为, 陈年茅台“火起来”,不
但不能算意外,而且“来得太晚”。
事实上,名酒拍卖是国外收藏市场颇为成熟的一个项目。在国外, 动辄百万元的洋
酒、葡萄酒已稀松平常, 它们受到收藏者热衷的重要原因在于品牌价值和稀缺性。对
中国来说,酒文化源远流长,茅台本身的酿造工艺就很有特点, 品牌价值也日渐明
显,而陈年茅台不仅具有稀缺性, 其中的一部分产品还具有特定的历史意义。因
此,陈年茅台价值被收藏市场肯定,也是对中国酒价值的重新评估, 对提升中国名酒
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有积极意义。
当然,茅台拍卖热也不能回避其中有游资炒作的问题。 在6月上海专场拍卖现场,一位
中年女士对出厂时间在上世纪80年代左右、 起拍价约1万元的茅台青睐有加,频频举
牌,将近10瓶80年代的茅台以1.5万元左右的价格收入囊中。 通货膨胀预期催生了投资
热潮,有人买大量名酒存起来,不是为自己享用,也不是收藏品鉴, 而是待高价卖出
套利。从“蒜你狠”“姜你军”到近期的炒金、炒银热潮, 都将资本逐利表现得淋漓尽
致。所以,这段时间以来,陈年茅台价格的走低, 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能让此前过热
的市场冷一冷,从而为长期、平稳发展储备能量。
值得关注的是,陈年茅台拍出高价并不代表在售新品就能层层加价。 以茅台和五粮液
为代表的中国高端白酒在最近几年涨价之声不绝于耳, 涨幅从每次几十元到上百
元,引来议论纷纷。业内人士指出, 陈年茅台与在售新品的价格应当区别对待,不能
因为在售新品涨价,就推动陈年茅台拍卖价格上升;同样的, 拍卖市场的良好表
现,也不是在售新品涨价的理由。 因为陈年茅台的价格含有收藏价值,而在售新品仍
为普通商品,应当遵循市场的定价规律。
不变的投资原则
以茅台为首的中国白酒收藏拍卖市场,起步不过一年多, 从目前的市场表现看,这一
市场新星也并非任何人都可以“亲近”。
缺乏统一的标准是白酒收藏市场最主要的问题。 就国产高端白酒收藏而言,每个年代
酒的口感、颜色,如何评判质量高低等,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 而在葡萄酒等洋
酒领域,却已有相应成熟的操作方式, 例如伦敦国际葡萄酒交易所针对不同品种和品
系的葡萄酒,给出了相应价值标准供投资者参考。 可对陈年茅台来说,缺乏统一标准
的市场评价体系。面对不同年代、不同包装、不同品相的拍品, 每个人都会给出自己
主观的心理价位, 这也是目前同一年代酒品拍出价格却大相径庭的主要原因之一。另
一方面,除了一定的财力支撑,名酒收藏还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 一些基本的投资原
则在陈年茅台等高端白酒收藏市场依旧奏效。
首先,在白酒藏品选择上, 中国的八大名酒一直为酒品收藏家所推崇,其中又以“国
酒”茅台最受追捧。在年代上,基本是“酒是陈年的香”, 一般认为1996年以前的老酒值
得收藏,因为1996年以前,各级国营酒厂还依照传统工艺, 纯粮食酿酒;而1996年
后,白酒改为机械化规模生产,产量巨大、勾兑盛行, 收藏价值不大。专家还提醒,
50度以上白酒才能收藏,50度以下的低度酒多为勾兑, 里面的乙醇很容易挥发,无法
长期保存,所以不是收藏佳品。
其次,有纪念意义的酒投资价值高, 珍品乃至孤品是升值潜力最大的首选品种。今年
来,堪称陈年茅台“酒王”的是一瓶成交价890万元的“ 精装汉帝茅台酒”,这是因为该酒
仅存10瓶,因此应了“物以稀为贵”的投资规律。近年来, 虽然收藏纪念酒层出不
穷,主题广泛,包括“香港回归”“共和国华诞”“纪念入世”“ 申奥成功”“世博庆
典”等,但由于发行年代、数量的不同,投资价值需要区别对待。
最后,白酒的储存也十分考究。从市场反应看, 一些拍品虽然外观好,但挥发严
重,最终没有获得良好的市场认可。据悉, 陈年茅台的保存要注意两方面,一是包
装,二是环境。成品酒的包装以陶罐、陶瓶为主,也有瓷瓶、 玻璃瓶,其中陶瓶、陶
罐比较酥松,储存酒时间长了一定会有渗漏,不易长期保存。
在储藏方面,白酒对储藏环境要求颇高,最好是恒温恒湿的环境, 忽干忽湿、忽冷忽
热都会对酒质造成很大影响。业内人士为此特意强调, 陈年茅台的收藏虽然门槛不
高,但风险不小,投资者应当慎之又慎。
前一篇:五粮液和五粮液集团进入唐桥时代
后一篇:醉驾入刑催生白酒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