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说话的云
说话的云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3,574
  • 关注人气:1,98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马峪的由来(《旅游文化》刊载)

(2015-03-01 23:06:08)
标签:

文化

365

打马峪

说话的云

分类: 矜漍散文

打马峪的由来(《旅游文化》刊载)

 

    望城乡东部有一条西流水,从西往东流,注入沙溪河,西流水的源头是冉山。不只冉山,还有下马山、营驻山、看花山、将军山统统在其西北面。猎猎的风将南北气流在此交汇,形成云雨,落在冉山之上,下流成溪,繁育沿途生灵。从其与沙溪河的交汇处望向冉山,这喇叭口的峡谷就是打马峪。

 

    沿起伏的稻田向峪溪水上溯到冉山山脚,有一水塘,应该有上百亩水面,据说有好几十米深。塘水清澈透亮,汇聚三面山上的涧水,没有半点污染。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打马水塘里的水被称为“神水”。传说有治病防灾功效,方圆百里范围的人家有什么小病小灾,都不辞辛苦来这里取水。县城有很多居民甚至开着汽车来这里运水回家做饭或者直饮。

 

   打马峪的得名,来自民谣“将军打马去看花”。这一句字面意义理解就是,将军骑马去看花山,或者将军骑马去看花山上看花。将军、打马、看花,都可以在安福这个地方找到出处,将军山在烽火乡,看花山在望城乡看花村,而“打马”尽管是个动词,也在望城乡临安村用做了地名。

 

    坊间有一个传说,说明末清初有一叫朱弼海的总兵,曾经逃亡到打马峪。

 

    朱弼海将军领着十万兵马从京城溃败,一路被清兵围追堵截,来到湘西时只剩下两千将士。辗转来到安福县后,朱弼海看到大势已去,便在将军山上将所剩残部解散,每名士兵派发遣散费十两纹银,各自逃命,自已则带着几名亲信在将军山一带潜伏下来,伺机东山再起。不想朱弼海行踪被清开国功臣何和礼次子多积礼发现,多积礼时领梅勒额真事,对朱弼海追踪以久,当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多积礼领五万之众兵马将将军山团团围住。朱弼海在四名亲信的誓死捍卫下,骑着一匹枣红大马从下马山附近突围出来。他原准备涉过沙溪河,到看花山一亲信家藏匿,无奈沙溪河正逢夏汛涨水,无法涉水而过,只好在下马山下马,牵着马从小道迂回到蚂蟥堰边。清兵追踪过来,有村民江越发是前明朝臣之后,有心帮助朱将军,便令其女江燕带路去打马峪躲藏。江燕从小在山里狩猎,除了机敏,一身轻功十分了得。她与朱将军并骑枣红马,朝打马峪绝尘而去。后清兵在沙溪河一带清剿三天,一无所获。

 

    朱弼海在江燕帮助下,三天后来到看花山,从此过上归隐生活。一年之后,朱弼海更姓李,并与江燕成亲,在将军山、冉山和看花山一带隐居,不为外人所知。

 

    此传说纯民间逸闻,无法考证。但朱弼海在将军山和营驻山生活的痕迹有证可考,这将军山、打马峪、看花山就是因为朱将军闻名。朱将军曾逃亡到下马山下的下马石脚印依稀可见,至于他与江燕成亲之后的李姓家族,现在在看花村还可查到族谱。更为神奇是,在风雨雷电之夜,可以听闻枣红马的嘶鸣声,传说那是朱将军与江燕在打马峪策马驰骋,到看花山去赏花。

 

    我将信将疑,去将军山、营驻山和冉山一带多次考证,当然没法觅到足够信服的证据。就是下马山下的下马石,朱弼海将军那硕大的脚印,也在去冬修公路时被炸药炸毁。

 

    走进打马水塘,面对清澈的池水,耐着性子看一万次,也见不到朱大将军倒影。不过,打马峪水旱无忧,这里风调雨顺,百姓生活富足,风水的确好得不得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