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下村札记:我在宋玉驻村的日子(五)

(2012-03-30 23:38:38)
标签:

乡村夜话

说话的云

杂谈

分类: 今日故事

              下村札记:我在宋玉驻村的日子(五)

                                   六老夜话

 

    乡村夜话,究竟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话到真正想要的东西?尤其是在宋玉村24个村民小组、500来户、1500多人相对较大的村落,要做到遍访还真得假以时日,也还得灵活方式。夜话是一种很好的形式,我和周、罗一协商,决定好好利用这种形式,既达到交朋友的目的,也能达到收获民情的效果。一次夜话突出一个主题,今晚的夜话当然选择“宋玉”这个宋玉村的名片。如何利用好这个名片打造“宋玉”品牌,是摆在乡村乃到市县几级共同的课题。另外,有关宋玉村的与宋玉有关的趣闻逸事也属于我比较喜欢了解的东西。试想,如何做活“宋玉”的文章,需要有相关的文化元素进入到我们宣传甚至包装的项目中,如此才能吸引投资,打响品牌。

 

    在县里开了一整天会,下午一散会我就给周副队长打电话,晚上的活动定位:“19:30,夜话宋玉。”等我赶到宋玉村时,马支书通知早已完毕,地点就选择在马云祖家。他兴冲冲告诉我,夜话对象选择的是宋玉村六位老人:马宗仁、马光松、张兴田、邓绪贵、欧应用、马宗新。年级最大的马宗仁有83岁,年轻的张兴田也应有六十多岁了,这“六老”对宋玉村有关宋玉的“痕迹”比较了解,相当于活字典。

 

    室外零星下起小雨,室内却热情洋溢。话题自然与宋玉有关,与宋玉村的历史相关。六位老人以八十三岁的农民作家马宗仁起头,争先恐后地发言,让沉寂雨夜激起了涟漪。每位老人都有满腹的故事,每个老人都对毁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的宋玉村人文景观耿耿于怀。也只有夜话我才知晓与宋玉有关的那些名胜古迹原来都毁于上个世纪中下页。放舟湖于1974年退湖还田,宋玉城、宋玉庙和九辩书院拆于1972年,这些老人是亲自见证人,其中的邓绪贵还是当年大队革委会成员。他们描述这些景观或者古建筑的样式和盛况,语气中夹杂着诸多惋惜。如果时间倒退六十年,再经历一次,相信他们一定会用自己的生命来保护这些流传千年的文化景观的。

 

    带去的纪录本记录着密密麻的故事,我想在适当的时候整理出来。他们说到的故事里只有放舟湖我没有实地考察过,不过,我对这个有关放舟湖后来演绎的故事却充满了好奇。这个占地350亩的湖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还了田,但现在的宋玉村人却致力要将其还湖,正在试图完成这个设想。

 

    “远看龙显爪,近看一湖草。”这是对当年放舟湖的真实写照。传说乾隆下江南时,为了将船开进放舟湖,专门挖了一条官沟,连通了道水与放舟湖。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下马石在放舟湖亦可考证。更为神奇的是还可以在放舟湖找到当年乾隆御赐给赵记湾赵小姐(有一种说法是马姓小姐)石碑。这多少带有一点美好的传说,被几个老人描述得非常传神。据说当年乾隆被宋玉村三面环水的风景迷住了,又巧遇风姿绰约的赵小姐,在放舟湖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并将赵小姐纳为妃子。乾隆乐不思蜀,流恋忘返。后因北方战事吃紧才匆匆返京。这时赵小姐已有身孕,只好留在了宋玉村待产。命薄的赵小姐后来难产,母子罹难。几乎忘记赵小姐的乾隆后来记起,才知赵小姐已经作古,追封贵妃,并赏银厚葬。

 

    张兴田、邓绪贵、欧应用都曾当过村支书,马宗仁是作家,我对这几位老人充满了景仰。我很希望他们能通过自己的笔墨,将知道的这些历史故事和记忆碎片能整理出来,即可以还原历史真相,也可以将这些文化元素放入以后的文化包装项目中。

 

    夜话持续到23:00,考虑这些老人都住在不同的地方,才意犹未尽关闭话闸。雨尚在下,在返回途中,汽车行走在宋玉村的原野上,我知道车轮辗过的每一寸土地,都深埋着秦砖汉瓦……

 

                                 2012年3月29日午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