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切莫轻易寻找感情寄托
(2010-06-21 08:50:50)
标签:
黄维仁离婚情感寄托 |
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具备能依赖也能独立的能力。遇见值得信赖的人,成熟的人愿意冒险,与对方分享真我。因为若想要建立真正的友情,我们必须愿意承受被排斥、不被喜欢的风险,让别人看见自己的软弱。如此一来,双方才有机会以真情相交,满足人类心灵深处爱与被爱的需要。然而,在必要时(例如周围正好没有愿意与自己相交的人),成熟的人也能收放自如,在心理上自给自足。
离婚后,当事人最好给自己一段时间,学习独立生活,克服自己的依赖性。除了与家人、朋友保持交往之外,还要有独处的时间,学习照顾自己,解决各种心理上和生活上的需要。另一件重要的功课,是训练自己在孤寂时,仍能安然自处,从事各样有益的活动充实心灵。无法与自己和平相处,就无法真正享受与人相交的喜乐。
切莫轻易寻找感情寄托
有些人一离婚,心里便非常恐慌,深怕万一找不到新伴侣照顾自己,便无法独立生存。他们心灵空虚,自信心低落,在未能独立自主之前,便因孤寂感的催逼,很快就开始参加社交活动。他们极端渴慕爱情,希望借着异性的爱提升自己的价值,因而他们参与社交活动时,把大部分精力投注在择偶上。这是很危险的现象,如同前面所说,在这个时候,他们心灵脆弱而敏感,常会对异性的赞美或批评过分在意,同时,他们的注意力常集中在自己身上。自卑、自怜、渴望被爱,很容易一厢情愿地曲解别人的意图。
在心理未恢复平衡之前,他们对爱有强烈的饥渴,但自己能付出的爱却极有限。当他们做别人喜欢的事来讨好人时,背后却有更大的要求——希望别人替代刚失去的终身伴侣照顾自己,替自己解决所有的问题和满足各种心理需求。
这类对爱需要太强的人,就像个无底洞,常会使新认识的异性朋友退避三舍。伤心、脆弱、楚楚可怜等特质,起初也许能够吸引某些异性,激发异性的保护欲(或“母性”),但是交往一段日子后,离婚者的不安全感变成对方的负担时,这段“爱情”(事实上双方都活在美丽的梦幻中)将成为一声叹息,而如烟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