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王的女人

标签:
虹影小说上海王女强人 |
分类: 文园夜读 |
上海王的女人
何
http://www.xmnn.cn/dzbk/xmwb/20170730/14.jpg
最近连着读了两部上海背景的长篇小说,一是男作家金宇澄的《繁花》,一是女作家虹影的《上海王》。男作家笔下是琐琐碎碎的上海市井生活,女作家笔下却是腥风血雨的上海码头江湖风云。前者是好评如潮的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后者虽也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在北京上海台湾等地热播,但原著却不受评论家待见。这不仅仅是作品文学价值高下的问题,似乎还有掌握话语权的评论家对虹影的偏见:“虹影不是上海人,怎么能写上海?”
虹影出生在重庆,1991年移居英国,现居北京。她是一位喜欢写“真人真事”的作家,小说《K》因此吃了三年官司。她本性难改,这次竟然把“本小说绝非向壁虚构,欢迎对号入座”的《叙述者声明》印在了《上海王》的封内页上。如果相信虹影自称此举并非为了吸引读者,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她对自己让人上当的能力太有把握了!为了坐实《上海王》事事有典,她甚至专门写了“章外章”,“坦白”她在上海的几年生活经历,以及写作经过。据虹影自己说,小说出版后,“自居专家的老上海,历史考据癖,对细节特别在意,他们仔细寻找我的‘硬伤’,至今没有人找到”。
在我看来,虹影如此腾挪凌虚卖关子,并非真要告诉读者“谁人的先辈安坐在里面”,而是想借此掩饰她对“说话假模假式,做事朝三暮四,为人做张做致,而且不把女人当人”的中国男权社会的嘲讽,对“敢说敢做,做事为人,都讲个风骨,有真性情在”的黑道女人的褒扬。呵呵,虹影因此被人贴上“女权作家”的标签一点也不冤枉。
《上海王》讲述的是“比男人还会铤而走险”的青楼女子筱月桂的传奇一生。她先后与三代洪帮老大常力雄、黄佩玉、余其扬有染,或被迫就范,或主动投怀送抱,甚至成为洪帮“领导层”的一员。在她心中,常力雄是一言九鼎的真英雄,对她有真爱,因此在他被杀后,想方设法为他报仇。黄佩玉则阴险毒辣,老谋深算,刺杀常力雄之后本想离开,却阴差阳错被推举为新一代洪帮老大。筱月桂心知肚明,假意奉承,最终借力将他除掉,为无法忘怀的常力雄报了仇。这个时候,常力雄过去的小跟班余其扬出现了。其实,他们暗中早就有染。干掉黄佩玉,助力余其扬成为洪帮第三代老大,似乎早在她的盘算之中。她是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的尤物,虹影借书中人物之口说:“都知道筱月桂是上海第一女强人,没有筱月桂,余其扬就不足挂齿!”
随着时代的更迭,三代“上海王”都烟消云散了,唯独筱月桂风姿不减当年。虹影在书中感叹道,“我几次看到筱月桂的影子:有一次在福州路上,行走如燕,轻盈得令人羡慕,她是那种永远不会变老的女人;有一次在南京路上,她闲散而逍遥,看着橱窗,思考一番,然后掉头而去。”按照虹影的女权主义思路,这本书取名《上海女王》会更贴切一些。问题是,筱月桂最终还是被余其扬抛弃了,他和她的女儿荔荔远走高飞。这是对男权的抨击,还是对女权的哀叹?
读了虹影的这本“虚拟自传”,感觉她虽非上海人,但把握上海题材并不“隔”,历史氛围、生活细节真实饱满,叙述自然流畅,丝毫不比其他上海生长的作家逊色。但她带着女权主义情绪精心塑造的筱月桂这个人物,恰恰是对女权的反动,她始终依附在一个又一个男人身上,从未独立创出一片天地,到头来还是没摆脱“上海王”的女人的命运。或许,面对现实,“女权作家”虹影也屈从了?
《上海王》
著者:虹影
出版:四川文艺出版社
时间:2016年9月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