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豚书馆六色本与岩波文库五色本

(2016-11-01 19:23:13)
标签:

海豚

书馆

六色本

岩波

五色本

分类: 我为书狂

海豚书馆六色本与岩波文库五色本

 

http://epaper.jwb.com.cn/jwb/resfile/2016-11-01/16/jwb2016110116_b.jpg

出版界大咖沈昌文、陆灏和当时的辽宁教育出版社社长俞晓群“搭帮结伙”,强强联手,做了许多好书:先是把《万象》杂志办得风生水起,接着推出《新世纪万有文库》,后来又策划组编了《书趣文丛》……据悉,《新世纪万有文库》前后出了几百本,《书趣文丛》也出了六十来本,可谓洋洋大观。这两套书我买了不少,现在还时不时地找出来翻看。

后来,俞晓群因众所周知的原因离开了辽宁出版集团,于20097月出任海豚出版社社长。他们再次“三结义”,在“海豚书馆”名下推出六个系列的小精装,以书封颜色命名每一个系列,即:橙色系列,收文学原创作品,由孙甘露主编;蓝色系列,收海外文学作品,由董桥主编;红色系列,收文艺拾遗类作品,由陈子善主编;灰色系列,收学术原创作品,由葛兆光任顾问;绿色系列,收学术钩沉类作品,由傅杰主编;紫色系列,收翻译小品,由陆谷孙、朱绩崧主编。20108月,“海豚书馆”首辑出版,共6种,分别是董桥的《墨影呈祥》、张大春的《离魂》、王安忆的《骄傲的皮匠》、莫言的《变》、周炼霞的《遗珠》和南星的《甘雨胡同六号》。此后,“海豚书馆”按照他们商定的每一两个月出四五本册子的节奏运作,据书后开列的已出版书目,截至2015年,六个系列总共推出近百册图书,平均印数五六千册以上,销量比较好的达到1万多册,在读书界赢得了良好口碑,被爱书人私下亲切地称作“海豚六色本”。我的书房和办公室书架上能找到四五十本,且每一本都认真通读过,很是喜欢。

原以为用书封颜色对作品进行分类是海豚社的原创,近日读到苏枕书著《京都古书店风景》,发现如此分类也是有一些源头的。书中有一篇《偶遇之趣:井上书店》的文章说:“日本最早的文库本系列肇始于岩波文库,对书籍的流通、培养日本人读书的兴趣,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岩波文库根据书封颜色分为五类,亦称岩波五色本。蓝色为日本思想、东洋思想、佛教、历史地理、音乐美术、哲学、教育、宗教、自然科学,黄色为日本古典文学,绿色为日本近现代文学,白色为法律、政治、经济、社会,红色为外国文学。”

尽管两家选用的颜色有差异,海豚书馆选中橙色、蓝色、红色、灰色、绿色、紫色,岩波文库选中蓝色、黄色、绿色、白色、红色,其中重叠的只有蓝、绿、红三色,且每种颜色指向的内容也不同,但我以为,他们的设计理念是一致的。鉴于沈昌文、陆灏和俞晓群都是出版界资深人士,对日本大名鼎鼎的岩波文库必定多有了解,我猜想,海豚社的这一做法应该是受到了岩波文库的影响和启发。但在置于每本书扉页的沈昌文《“海豚书馆”缘起》一文中,我没有找到相关的说法。上网搜到俞晓群的一篇访谈,他这样回忆当初的情形:他们在上海一家嘈杂吵乱的小餐馆里碰头,日后的“海豚书馆”计划初露端倪。陆灏提议,可以模仿欧洲的文库版搞一套精装小丛书。他还拿出一本法国的文库本做样子,让俞晓群找人设计。在这篇访谈中,俞晓群没有提到岩波文库。我不死心,继续在网上搜寻,终于找到俞晓群的另一篇访谈,证实了我的猜想:“我们借鉴了日本的岩波文库,划分为海外文学、文艺拾遗、文学原创、学术原创等几大类,每一类采用不同颜色的封面加以区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