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读书人的力量

标签:
董宁文开卷序跋集 |
分类: 文园夜读 |
文园夜读
一个读书人的力量
何 况
http://www.xmnn.cn/dzbk/xmwb/20150719/22.jpg
南京的《开卷》是一本看上去很不起眼的民间读书内刊,每期仅有薄薄的一个印张28个页码,但它自2000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以文会友,在它周围竟然汇聚了当今文化界、读书界的一大批名人,营造出一份浓浓的书香,成为读书人向往的精神家园。
我每次收到迄今缘悭一面的 董宁文先生寄赠的《开卷》,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翻译大家文洁若先生的话:“执行主编董宁文先生是一位读书人,他有激情、有理想、有能力,《开卷》能赢得读书界的关注,并成为读书人喜爱的刊物,这与他的辛苦努力是分不开的。”
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董宁文就没有今天的《开卷》。十五年来,他不计名利得失,不分昼夜地组稿、编稿,把一份小刊物办出了沈昌文时代《读书》的大气象。他用笔名“子聪”为每期《开卷》撰写的专栏《开卷闲话》,传递着全国各地读书人、爱书人与书有关的信息,此专栏文章已结集到第八编,陆续出版后受到读者欢迎。他还主编出版了在读书界广受好评的《开卷文丛》、《开卷读书文丛》、《凤凰读书文丛》、《开卷书坊》等丛书,总计有七八十册。
董宁文组编的这些书我买过不少,他的8本《开卷闲话》我都认真通读过。现在,他把8本《开卷闲话》的序和跋收集在一起,得43篇,编成一部奇书:《开卷闲话序跋集》。能邀到这么多读书界的名流为同一专题的书写序作跋,堪称奇迹,可见他们对董宁文人品文品的认同,否则花再多的钱也很难办成这事。我们不妨来欣赏一下这个豪华阵容:来新夏、舒芜、陈子善、止庵、章品镇、绿原、钟叔河、李福眠、黄宗江、黄裳、龚明德、彭燕郊、李君维、谷林、高信、苏叔阳、朱金顺、施康强、朱健、躲斋、梅娘、李文俊、屠岸、顾农、钱伯城、文洁若、汪家明、刘绪源、伍立杨、陈四益、虎闱、王稼句、徐鲁、李怀宇……哪一个不是响当当的人物?
董宁文不辞辛劳请人为《开卷闲话》各编作序,当然不是为了拉大旗作虎皮吓唬读者,而是有他深刻的思考和用心。他在《开卷闲话六编》“后记”中写道:“这本闲话的前面,照例请了几位《开卷》的老作者写下一篇篇闲话作为序言,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闲话进行了解读,相信亲爱的读者朋友能从中体味出些许妙处来,若从中还能读出一些弦外之音,那就更妙了。”
事实正是如此。这些读书界的大腕“同题作文”,长短不拘,各呈高招,意在言外,妙趣横生。来新夏教授的“序”幽默、辛辣,他对《开卷》没有正式刊号一事耿耿于怀,“总会联想到一对情投意合的恋人,水到渠成地想结婚,只是一时领不到正式结婚证,于是只得邀集三朋四友,街道乡邻,摆桌喜酒,说明情由,取得共识,发个‘准印’,随之而来的就是添丁进口,若以法律为准绳,这孩子虽有其法定地位,但终究是非婚生子”。从不打诳语的“书爱家”龚明德先生在“序”中写下“发自肺腑的话”:“一个地区或城市,如果没有人在等着读南京的《开卷》,如果有见到南京的《开卷》却读不出味来或者随便看上几页就把它扔掉,就证明这个地区或城市的文化含量不达标,甚至还是文化沙漠。”翻译家李文俊先生从“史”的角度肯定《开卷》,别开生面:“我相信,今后有人写什么历史、传记时,说不定会从这些‘闲话’里找到旁证,‘见于《开卷》x期‘闲话’这样的字样也会出现在他们的正文或脚注里,正如同我们今天读到的一些书里会提到《语丝》、《论语》、《七月》等旧刊物那样’。”
书中各篇序跋的妙处,要读者自己去体会。我最后只想说,读书人应该知道董宁文,知道《开卷》,从中感受一个读书人的力量。据悉董宁文将来厦门纸的时代书店分享《开卷》创刊十五年的故事,真心期待。
《开卷闲话序跋集》
编者:子聪(董宁文)
出版:人民日报出版社
时间:201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