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最喜欢的莫言小说

(2012-10-22 10:19:09)
标签:

莫言小说

最喜欢

杂谈

分类: 好书迷眼

我最喜欢的莫言小说

 

 

 

 

我比较信任诺贝尔文学奖,近些年每届新得主的代表作中译本面世,我总要买来先睹为快。但这次我的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师兄莫言获奖却帮我节省了这笔开支,因为我早就是他的粉丝,在文友们面前从不掩饰对他作品的迷恋,他的长篇小说《檀香刑》、《丰乳肥臀》、《生死疲劳》、《酒国》、《蛙》、《四十一炮》等,我随买随读,还多次主动在报纸上撰文推介。我始终坚信,莫言是个童年记忆力超凡的天才作家,他的作品值得每一个读书人认真阅读。

在莫言的作品中,我最推崇《檀香刑》,经常向身边的文友推荐。这部弥漫着浓郁的民间气息和纯粹的中国风格的长篇小说,以既冷峻又幽默的笔调,讲述了“一场可歌可泣的反殖民战争、一桩骇人听闻的血腥酷刑、一段缠绵悱恻的动人爱情、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猫腔表演”。莫言不仅把民间戏曲、说唱移植到小说的语言风格中,还让它们直接构成和参与小说人物的精神世界。有论者指出,这种形式与内容的浑然一体,使得这部作品比以往任何高扬民间性的小说实践走得更远、更内在化。我初读这部作品时,就像当年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一样,有一种受到惊吓的感觉,因为它们太神奇,神奇得让我不敢相信它们出自如我一般有鼻子有眼睛有耳朵的凡人之手。

莫言另一部让我沉迷的长篇小说《丰乳肥臀》,在读者中的影响比《檀香刑》大,同时争议也更大,甚至曾一度遭到不允许辩解的粗暴批评,这种粗暴批评导致莫言在此后的两年时间内停止了小说创作,可见伤害之深。但随着时光的流逝,这部具有史诗品格的天才之作越来越闪烁出智慧的光芒,成为莫言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在书中,莫言以大海般澎湃的激情和教徒般虔诚的襟怀,讴歌了生命最原初的创造者母亲的伟大、朴素、无私和生命代代延续的辉煌图景,真实流露出作者对民间苦难及其承受者的爱戴、同情和关怀。像《檀香刑》一样,它是一部真正民族化的小说,是一曲源自民间、唱给人类的歌谣。有趣的是,别的作家写作时变瘦,莫言却因为在高密东北乡连续3个月足不出户写就50万字的《丰乳肥臀》而胖了 5公斤。

关于历史、关于苦难、关于慈悲、关于人和土地、关于人和灵、关于生和死……莫言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将六道轮回这一民间想像与中国古典章回体文学巧妙结合,向读者全景式地展示了半个世纪乡村中国的生存画卷。有人批评书中狂欢式的叙述和戏谑遮蔽了苦难与真实的历史,莫言笑着说,把小说中的历史与真实的历史进行比较的批评,是类似于堂吉诃德对着风车作战的行为,批评者自以为神圣无比,旁观者却在一边窃笑。真是高论。

《蛙》是国内第一部表现计划生育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乡村妇产科医生特殊的人生经历,那条挤满了婴儿死魂灵的河流长留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久久难忘。他的《酒国》则被赞誉为融合侦探小说、残酷现实主义小说、表现主义小说、象征主义小说、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武侠传奇小说、抒情小说、结构主义小说等小说文体的“满汉全席”,是一个实验性很强的独特文本。有法国评论家指出,这部作品思想之大胆,情节之奇幻,人物之鬼魅,结构之新颖,都大大超出了法国乃至世界读者的阅读经验。而他的《四十一炮》则与德国诺奖得主君特·格拉斯的名著《铁皮鼓》反其道而行:《铁皮鼓》里的奥斯卡身体停留在3岁,精神却越来越复杂;《四十一炮》里的罗小通身体已经成年,精神还停留在少年。把两个文本对照着读,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在宣布莫言获奖时说,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细读过莫言作品的人,会认同此言不虚。

                                        (刊于2012年10月19日《常州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