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莫言获奖证实了我十年前的预测

(2012-10-11 22:15:11)
标签:

诺贝尔奖莫言预测

文化

分类: 生活镜像

莫言获奖证实了我10年前的预测

 

 

 

 

莫言被授予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对我来说并不意外。10年前,也即2002年,我在填写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申请表时,就曾明确表示,莫言是中国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并在申请表的最后一行写下这样的话:“祝愿我的师兄莫言早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此后,我又多次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重复这一观点。在刊于《厦门文学》2010年第8期的《我从这里迈出文学第一步》一文开头,我毫不含糊地写道:“在我看来,中国大陆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当属莫言。”在刊于《厦门图书馆声》2010年第3期的《马尔克斯和他的<百年孤独>》一文中,我再次公开阐明了这一观点。

回想起来,我至今仍疯狂迷恋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显然是受了莫言的影响。19939月,我考入位于北京魏公村的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莫言是军艺文学系第一届(84级)学员,是我们的师兄。记得刚入学的时候,我们就从老师朱向前那儿听说,当年还默默无闻的莫言有一天偶然翻开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刚刚读完开头那句“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当即大叫“我知道怎么写小说了”,此后他的创作便如井喷。朱老师是莫言的同学,此说当可作信史。那时莫言已经大红大紫,是母校的骄傲,自然成为我们这些梦想一夜成名的师弟师妹们的楷模。那段时间,我们疯狂地搜集《百年孤独》的版本,反复阅读,获益不浅。据莫言说,在他读过的所有作品的开篇中,他最喜欢《百年孤独》这个精巧神奇的开场白,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隐藏着一种深沉的悲凉和无可奈何的宿命感,却又凭借着巧妙的时空交错形成了巨大的悬疑。因为莫言喜欢,我也迷恋上了《百年孤独》,并收藏了许多种版本。

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莫言则是在那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我的一位同班同学是莫言的山东籍小兄弟,莫言常来看他,我们因此有机会在简陋的学员宿舍里当面倾听早已成名却毫无架子的师兄莫言闲聊。谈到自己的文学之路,莫言常常提到一个人和一本杂志:一个人指的是当年坚持破格录取他为军艺文学系首批学员的系主任徐怀中;一本杂志指的是在头条位置发表他处女作《春夜雨霏霏》的河北保定市文学期刊《莲池》。说心里话,我对莫言的崇敬就是从他深情回忆《莲池》开始的。一个已经成名的作家,对一家小刊物仍存有如此真挚的感恩之情,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显露了莫言的大气象,对我们这些小师弟小师妹们产生了极大的震动。此后陆续读到他的长篇小说《红高梁家族》、《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等,我便越来越坚信,莫言终将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刊于2012年10月12日《厦门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